6.7.6 道岔处用于接触线交叉的支持装置的确定

接触网平面图和支持装置的确定可在现场或铁路线路平面图上完成。当相邻股道有车辆运行时,须实地测量到无线夹区的距离以及到支持装置的净空距离。

将线路中心线侧的铁路线路平面图放大,如放大10倍,对道岔上方的接触网平面或在屏幕上使用CAD程序有很大帮助。在遵守无线夹区的同时也可以安全可靠地使用图表对风力条件下的接触线的空间位置进行校核。

应 (如图6.25所示) 在放大的平面图上标出无线夹区。也应标出外形尺寸BF,始触区BU,接触线交叉点Bk和支持装置Ⅰ的位置B。外形尺寸BF保证受电弓通过支持装置Ⅱ时不会发生碰撞,如图6.26所示,德国铁路的BF长度为1.22m。它是受电弓水平运动ΔF与受电弓弓头工作范围的一半S/2之和。在道岔平面图上应标出等同于BF的位置。

当正线与侧线之间的垂直中心线的间距等于无线夹区再加上600mm时为始触区。如图6.23和图6.25所示的德国铁路,BU=1.05m。从始触区开始,直到道岔起点处需要设置接触线过渡转换。两条接触线从始触区到交叉位置BK,都必须设计在两股道线路中心线之间,即使在风力作用下也必须如此。在风力作用下,接触线可能位于股道的垂直中心线上方,见图6.24b)。

接触线交叉点最好位于图6.27所示处,即

这里,bKZ和bKS分别为接触线交叉点到正线或侧线轨面的垂直中心线的距离。当bKZ≈2/3bZ和bKS≈1/2bS时在接触线交叉点处仅出现较低的接触压力峰值。式 (6.5) 中的bZ和bS分别表示侧线和正线所采用的架空接触网在直线线路的支持装置处的标准接触线拉出值。

图6.25 道岔平面图上的无线夹区轨迹图

图6.26 支持装置Ⅱ与受电弓 (见图6.27) 之间的净空

图6.27 道岔处接触线交叉较理想位置

另外需要标出接触线交叉点与支持装置Ⅰ之间的距离x (见图6.28)。可将支持装置Ⅰ设置在此位置与道岔起点之间。

同样 (见图6.28),接触线支持装置Ⅰ位于道岔起始点侧而支持装置Ⅱ则位于道岔终点侧。首先确定在正线上的支持装置Ⅱ,如图6.29所示。为避免由于温度变化支持装置Ⅱ的位置转移到无线夹区,在支持装置Ⅱ和无线夹区的外部边界与相应线路中心线交叉之间要分别遵守正线和侧线的净空值lSKS和lSKZ。lSKS和lSKZ数值取决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接触线运动,因而也取决于相应的接触线长度。根据第5.3节所述的原则,纵向位移lSKS和lSKZ由温度范围以及中心锚结与支持装置之间的距离决定。

图6.28 道岔上方接触线路径

因为不同接触网的长度不相等,所以lSKS和lSKZ的数值也不同。受电弓通过正线的外形净空BF数值相对于侧线轨道上的支持装置Ⅱ,反过来也是一样 (图6.29),也是lSKS和lSKZ值的决定因素。

图6.29 接触线交叉位置

在支持装置Ⅱ处,最好将正线的接触线布置在靠近正线线路中心线的地方,以确保过渡转换区域内的正线接触线位于两股道线路中心线之间。侧线上支持装置Ⅱ的可能范围由等于外形尺寸BF并与正线中心线平行的一段距离、由侧线支持装置Ⅱ处的接触线所允许的拉出值bZ、由距离lSKZ和由正线中心线到可能的腕臂长度lA决定。图6.28标明了这个范围。确定正线上支持装置Ⅰ的位置时需要从支持装置Ⅱ上画一条通过接触线交叉点的直线,该交叉点BK位置距正线bS/2处,直到达到正线接触线所允许的拉出值bS时为止。侧线上支持装置Ⅰ的横向位置可根据相对于侧线中心线的bmaxz=0.55m来确定。如果从此点再画一条直线通过交叉点再回到侧线上的支持装置Ⅱ,就可以在那里得到此接触线的合适拉出值。如果此线位于如图6.29预先确定的范围内,此方式可作为进一步所有检验受风偏移的基础!如果不是这样,则需对当时的情况进行判断,如改变交叉点或支持装置Ⅰ的位置以获得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