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丽君

图一:在广东博学馆任教习的詹天佑 (前排正中)

图二:福建水师旗舰“扬武号”

图三:詹天佑的五品顶戴执照

詹天佑,我国工程技术界先驱、“中国铁路之父”,因对我国铁路建设的卓越贡献而被世人称颂,但很少有人知晓他在教育方面的殚精竭虑。在4月26日詹天佑155周年诞辰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本文特呈现一个你所不知道的詹天佑,是为纪念。

155年前的今天,詹天佑诞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西门外十二甫,1872年公费赴美留学,在美国求学9年,亲眼目睹了美国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以及机器、火车、轮船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这更加坚定了詹天佑学好本领用以振兴祖国的信念。他刻苦学习,188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谢菲尔德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 (专习铁路工程)。正当詹天佑展望考察和实习深造的远景时,清政府接受了政府内部反对派遣幼童出国留学的顽固主张,撤退全体留学生,结束了詹天佑继续在学校指导下从事专业实际调查和实践的学习生活。

留学生回国后,清政府的无知官员并没有按其所学专业和志向分派工作,而是学非所用地将他们派往福州船政局后学堂重新学习海军轮船驾驶,学业两年半。20岁的詹天佑与16名留美学生作为第八届学员编为一班。该班学员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基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和美国的排华政策等复杂的历史因素,近代中国第一批官派120名留学生中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两人拿到了毕业证书并取得学士学位,其余的学员都没毕业,有的学员甚至还在读大学低年级课程。詹天佑所在的驾驶班除了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外,特别重视学生的动手和实际应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给詹天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新式的科学技术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这在当时的中国是全新的教学方式,开了中国近代科技和新式教育的先河。

然而,后学堂开设的是中等专业程度的轮船驾驶课程,以耶鲁大学毕业的高等文化水平再次补习中等专业程度的轮船驾驶课程,詹天佑并没有以他高等学历的成绩自傲,仍虚心学习、磨炼自己,在一年内就将全部课程修完。1882年7月,后学堂对这批学员进行了一次提前的毕业考试,詹天佑以优异成绩毕业。詹天佑在毕业之后被安排在福建水师旗舰 “扬武号”兵舰上操练,任副管炮,为实习船员,他十分明确自己的使命就是守卫闽海海防。一直到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前,这段时间受到的教育和磨炼对詹天佑一生都有着重大影响。

1884年2月,詹天佑接到福州船政大臣何如璋的调令,任命他为福州船政局后学堂教习,教授英文和驾驶。能成为一名军事教员,这说明他的学识和才干已被认可和引起当政者关注,也说明他在逆境中依然表现出每做一事必底于成之奋进的精神。

詹天佑在后学堂担任教习期间,阅读了大量英国海军资料,努力钻研业务,并把耶鲁大学教授的方法都用到了教学上。他的教学风格严谨又不失活泼,讲课深入浅出,经常用一些生动的实例帮助学员们理解比较难懂的概念,很受学员们欢迎。“求是、求实、求精”的船政教育观念无时无刻不在他的身上体现。1884年10月,詹天佑因教学有方、成绩突出,被清政府授予五品顶戴。1884年8月中法马江海战(又称马尾海战)爆发,在这场震惊中外的海战中,福建水师惨遭重挫。詹天佑看到了他的同学们为抵抗外国侵略而进行的英勇战斗和洒下的鲜血,当他听闻留美同学薛有福、杨兆楠、黄季良、邝咏钟等人奋击强敌而壮烈牺牲的事迹后,更坚定了为祖国奋发图强的信念,也深深反思如何度过留学回来的人生。

1884年,张之洞任两广总督,大力倡导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积极致力于发展海防教育,将前任两广总督张树声所建立的广东实学馆改为博学馆,广集人才。詹天佑凭借渊博的知识和在福州船政局后学堂教学有方,受到张之洞的信任和赏识。1885年,詹天佑接受张之洞邀请前往博学馆担任英文教习。1886年,奉张之洞的委派,詹天佑勘测、绘制广东沿海海图。亲历中法马江海战惨败的詹天佑在接到任务后,深感加强海防建设的重要,明白精准完整的海图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内容。广东省的海岸线绵长,内河外海,暗礁明岛,丛林密布。詹天佑带领测绘专业人员用一年半的时间深入广东沿海海岸与岛屿,凭借他在耶鲁大学学过的勘测和绘图知识,完整精准地绘制出了我国第一幅海图——广东海图。据 《扎委各员测绘海口图说》记载: “督令詹天佑等绘图注说,先绘省防六门,再绘廉房、琼房、潮房各图,务须精当评细,以备进呈咨送,切勿草率遗漏,是为至要。”1887年冬,张之洞带领詹天佑等人乘轮船巡海,亲临广东沿海海岸,对詹天佑所绘海图与各分图详加核证,并将该海图上报清政府,分呈军机处及总理衙门。张之洞在 《进呈粤汉图说折》中写道,詹天佑率领的 “各该员生等出入风涛,无间寒暑,候潮汐,测沙礁,辨岛屿,凡轮帆可达之处,战守缓急之宜,靡不周历审视,反复推求”。据史料记载,该海图是研究晚清广东海防地理、历史变迁和海岸线变化的重要资料。此外,詹天佑还被派去修筑广东沿海炮台,对一些薄弱点的炮台进行补强,并在一些重要关口增设新的炮台,严密控制所有的海湾,以加强海防建设、抵御外国入侵。

1887年,张之洞效仿左宗棠在福州船政局后学堂的做法,在广东博学馆的基础上设立广东水陆师学堂,詹天佑继续受聘任英文教习。詹天佑在广东博学馆、水陆师学堂工作达4年之久,在学非所用的环境中,认真从事海军教学工作,娴熟的英语素养使他在教学中得心应手。他不但重视西方伦理道德思想的学习,加强自身修养,而且将中西道德思想融合而一,并身体力行。其教学 “官称其能,士服其教”,被尊为导师,为中国近代海防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和专业骨干。

可以说,詹天佑在中国晚清历史大变革以及中国早期海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7年的海军生活不仅使詹天佑从阅历上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培养了他注重实践、严格认真、善于钻研、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而且磨炼了他的意志。作为学习科学技术并毕生从事铁路建设的工程师,他倡导与致力于在中国引进并大力发展近代机器大工业生产与近代科技,促进中国走向富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国家利益的捍卫以及对国家荣誉的维护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饱含满腔爱国热情的詹天佑思考与探索着实业救国之路,写下了晚清中国科技史的重要一页。

本文图片均由纪丽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