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宋元时期的梨园戏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800年的历史。茶余饭后,听上一段梨园戏,是闽南方言区人民几百年间的共同记忆。如今,梨园戏被几位来自法国的导演改编,搬上了现代话剧的舞台。
4月的福建泉州迎来了法国导演帕特里克·索梅尔率领的10余位法国戏剧艺术家,随之而来的,还有改编自梨园剧 《董生与李氏》和 《节妇吟》的两部同名法国话剧。
索梅尔团队此次来华,是为了参加泉州市主办的2016年梨园戏对外文化交流之“海丝之春戏剧季”。此次交流的重头戏,莫过于这两部法国版的改编话剧。
来泉州之前,法国演员们已经在巴黎进行了几个月的话剧排练,来到中国后,他们又学习了中国梨园戏的表演方式。举手到目眉,分手到肚脐,拱手到下颏,在中国艺术家的示范下,法国的演员们跃跃欲试,在唱念做打中领略着中国戏曲细腻充沛的情感和独特的表演方式,并逐渐体会到中法戏剧艺术的相通之处。
几天的相伴和交流下来,中法两国艺术家逐渐走向默契。当导演将中国版 “董生”与法国版 “李氏”组合在一起进行即兴表演时,虽然两位演员之前并没有任何准备,语言也不相通,但竟然摸索着表演了下去。最后,当 “董生”想要去脱 “李氏”鞋子的时候,来自法国的 “李氏”却出其不意地将 “董生”搂在了怀里,这种法式浪漫让导演为之惊喜不已。
“中法两国的艺术很远却又很近,只要有好剧本、好导演和好演员,同一题材,不管是由中国艺术家演绎还是法国艺术家演绎都会非常精彩。”法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参赞罗文哲表示。 尚 昊 乔本孝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