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丙臣 韩振军
济南铁路局最后退役的前进型3394号蒸汽机车、百年前德国人使用的称重90吨车辆的磅线、手提式煤油道岔信号灯……
近几个月来,围绕胶济铁路陈列馆扩建拓展工作,全局上下广泛发掘征集,一大批尘封久远、曾为铁路运输默默做出贡献、见证铁路历史发展的老物件即将重焕生机,向人们讲述那遥远的故事。
国际博物馆日前后,到胶济铁路陈列馆追寻铁路历史印记的社会各界人士增加。该馆将胶济铁路济南站百年老建筑作为馆址,自2013年11月7日开馆以来,引起路内外广泛好评和强烈反响,目前已接待参观者2700余人次。参观者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解铁路历史变迁的窗口。
始建于1899年、1904年6月1日全线正式通车的胶济铁路,是山东省境内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中国铁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山东近代社会乃至我国近代史产生过重大影响。
围绕胶济铁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济南局立足把这个陈列馆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前正在不断丰富馆藏资料,重新规划设计和整体扩建拓展。
该局组织专业文物征集人员深入到沿线偏远站区,积极寻访普查和收集文物线索;业务处室发挥专业部门优势,负责督促本系统单位文物寻找工作,定期梳理汇集情况;局属各单位干部职工主动寻找和发掘铁路不同时期、不同系统的珍贵史料……文物征集工作已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青岛站客运车间退休职工田玉纯一辈子省吃俭用,但听到站上征集文物的宣传后,立即把早年保存的34件物品装了一麻袋,无偿捐献给了陈列馆。济南车务段历城站货运车间书记徐洪亮也把自己存放多年的各种信号灯、佩戴标志等26件老物件积极贡献出来。
目前,全局已对6大类720件文物分门别类进行了登记造册,后续征集工作仍将进行。胶济铁路陈列馆经过陈展布局不久将会重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