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珊珊
图为朱珊珊与火车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就以裹挟着浓烈沸腾生活气息的铁路诗步入诗坛。无论是早期写在蒸汽机车上的《第一次走上机车》《风雪列车》《大庆油槽车》,还是在实现铁路现代化这一波澜壮阔的伟大进程中获得滋养所创作出来的组诗《美丽的奔驰》《铁道之夜》《做梦都在飞翔》《风情铁路》,都能够感受到我沿着两根闪亮的钢轨行进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以饱满的热情拥抱铁路生活的气息。如同我的诗集《长笛》《呼啸的流域》《朱珊珊铁路诗选》的名称一样,这些诗歌真实地记录了火车的汽笛声、滚滚的车轮声和月台上旅客上上下下的喧嚣声,记录了共和国铁路阔步走向高铁时代的足音。
近些年,我除了始终 “背靠传统,融入现代”,坚持写一些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三者结合的诗,更好地形成自己的诗歌特色和风格,反映铁路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之外,更多的是从诗中走出,尝试着从事散文随笔创作,发表了数十篇铁路散文,在铁路文学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元旦刚过, 《人民铁道》报 《汽笛》副刊编辑通过电话找到我,希望我写一篇 《新年寄语》, “谈谈铁路文学的 ‘高铁’如何驶入春天”。2月11日, 《汽笛》副刊发表了我的小文 《拥抱虎虎生气的新天地》,同时登载的还有蔡宗周、冰夫、牟敦乐等7位铁路实力作家的回眸与寄语。这年春节之后, 《汽笛》的编辑又鼓励我写一组反映铁路生活的散文随笔,我二话没说,一口答应了。
铁路是我工作、生活了一辈子的土壤,又是作家梦开始的地方。于是,我沿着铁路轨迹,直接袒露心扉,陆续写出了 《幸福就像花儿一样开放》 《火车司机往事》 《驾驶火车头拥有的美丽》《乐为世博宣传忙》 《我把颂歌献给党》 《唱给芦苇的歌》 《国庆观灯》 《飘落在姑苏的思念》《在永久激荡着的摇篮里》 《第一次走上机车》 《阿炳师傅》 《久读诗书享诗意》 《曾经的 “炒麦粉”》 《钢轨上的美丽寻觅》 《心灵飞翔的季节》 《珍藏心中的红色记忆》 《我的铁路制服随想曲》《童年的淞沪铁路》和 《梦想在铁路上绽放》等作品。
就这样,我一下子在 《解放日报》 《文学报》 《人民铁道》《新民晚报》 《上海作家》 《生态文化》 《国际市场》 《党史信息报》 《大理文化》 《上海企业》等报刊上发表数十篇散文随笔,让我对写好散文有了底气和信心,更让我骨子里热爱文学的天性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和张扬。
令我振奋的是,不少文章多次被网站转载,有的转载在人民铁道网上,有的被中华网、华铁在线、青年时讯、铁流网、铁道社区等网站转载;有的获得了《散文选刊》杂志社全国散文新锐奖、上海市五一文化奖优秀作品奖;有的入选了作家出版社出版的 《中国散文大系·抒情卷》 《中国散文大系·旅游卷》 《中国散文大系·景物卷》 《中国散文大系·叙事卷》和 《中国散文大系·哲理卷》,以及中国散文网、 《诗潮》杂志社等单位联合编辑出版的《2014年中外诗歌散文精品集》,中华散文网、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联合编辑出版的 《中外当代文学艺术家代表作全集》等。另外,2014年6月,散文 《难忘的云南师傅》获中国散文网、《诗潮》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14年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三等奖。这些,亦算是我留在岁月长廊中的丰硕成果吧。
走近《人民铁道》 《汽笛》文学副刊,是我的幸运。再次感谢《汽笛》,感谢铁路的诗朋文友们,让我又找到了 “回家”的感觉。
整理旧作,翻阅获奖证书,也是一件自得其乐的事。昔日世事的沧桑、人生的悲欢和写作的甘苦,都会蓦地涌上心来,有时莞尔愉悦,有时不免感慨神伤。不过,行旅中的雪泥鸿踪和生活历程中的雨丝风片而触动情感两极的差异,随着岁月与年龄的变化都被慢慢地抹平。
我在想,诗歌和散文都是一种能量、一种气质,无论以什么样的形态表现出来,都能体现出内在的光芒。如果说我写的散文随笔超出了诗歌所释放的东西,甚至大于我的生命,那一定是诗歌帮助了我。因此,我要感谢诗歌。
钢轨的品质已经融入我的血液,并将伴随一生。无论写诗作文,我始终认定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只有长期地坚持深入观察和体验生活,不断地从生活中发现新的人物、新的故事,才能不断产生新的创作激情和不断超越自己,走出一条扎扎实实的文学创新之路。我觉得,我内心有一种火车头情结,因为我了解火车司机的苦辣酸甜和他们丰富的感情生活。所以我心甘情愿为他们颂歌,为他们代言,让读者和社会能从中感受到铁路职工的真与善、爱和美,感受到共和国铁路的正能量。这也许就是我几十年坚持业余创作、坚持写诗作文的理由。
我投身铁路生活的那些令人动情动容的众多故事篇章,亦是值得倍加珍视、须臾不可以忘怀的。我将继续歌唱铁路,感恩铁路。我希望自己的文学之旅能像贴地飞行的高速列车一样不断延展……
站在时光的岸上,看河流里当年辛劳的剪影、远去的年华和苍老的投影,这些虽然没能使我的人生潇洒起来,或者钱袋鼓鼓,但至少,这些年来,我不是一个人,漂游在这个世上。感谢时代的发展、生活的改变,以及身边的良师益友给予我那些多趣有味的快乐年华。
本文图片由朱姗姗提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