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权在当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画卷中,九零后高职生正用青春书写着崭新的篇章。而在这群年轻人中,九零后女生们用她们特有的坚韧与柔情,为钢铁轨道增添了一抹亮色。那年,我有幸在Z161次列车上结识了这样一位姑娘,这段跨越代际的友谊,至今想来仍令人动容。
初见时,她穿着浅蓝色休闲装,拖着行李箱走进车厢。白皙的瓜子脸上挂着明媚的笑容,阳光透过车窗洒在她的发梢,整个人都泛着青春的光彩。因为同是铁路人,我们很快熟络起来。她告诉我,自己在六盘水的一个小站工作,这次是从凯里转车回老家探亲。
谈起铁路工作,这个二十出头的姑娘眼中闪烁着专业的光芒。她毕业于吉林铁路院校,说起"大联动机"理论时头头是道:"西南铁路需要更多像我们这样的新鲜血液,用热情融化钢铁的冰冷,用坚守诠释责任的分量。"她谈起小站生活的点点滴滴,言语间满是自豪。 "一个人在外打拼不觉得辛苦吗?"我忍不住问道。她抿嘴一笑:"小站就像个温暖的大家庭,师傅们手把手教我业务,工友们周末一起包饺子。其实啊,铁轨延伸到哪里,家就在哪里。"
列车驶过贵阳时,我们已如老友般熟稔。她热情地邀请我去她的家乡余庆采风:"叶伯,您一定要来看看农村的新变化!"临别时,她趴在车窗上挥手的身影,与远山的轮廓渐渐重合。
如今,每当看到她在QQ空间分享的小站日常——晨曦中的信号灯、工区院里的山茶花、和同事们野炊的笑脸,我都会想起那个在列车上侃侃而谈的姑娘。她用九零后特有的方式证明:平凡岗位上的坚守,同样能绽放夺目的光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