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文艺

家住云冈之上

2016-07-28 07:24:05来源:用户投稿作者:我忘记是谁了

李金桃

记忆是递进的,我总是用一个记忆寻找另一个记忆。比如17岁那年,我忽然想起6岁某一天的情景。比如现在,我又想起17岁时认识他的情景。

6岁以前,我在冰天雪地的坝上草原生活。冬天,坝上草原出奇的冷,只要下了雪,不入春,就没有消的时候。坝上草原本来苍茫,一下雪,满视野一片白,愈加苍茫。不下雪的日子,刮风,飞雪遮挡着人的视线,门外大街上,别说是人,就连狗和猫的影子也没有。没事干,左邻右舍就聚到一起听刘叔讲书。我家暖和,自然就成了左邻右舍聚集的场所。父亲是个热心人,也是个最爱听故事的人。他每天早早起来生炉子,待邻居上门时,火已经烧旺,炉盖烧得通红。有时,半个炉筒壁都是红的。火炉上,一壶热水正待烧开,火炉下的炭灰里埋着一堆将熟的土豆,已经烤得焦黄。左邻右舍簇拥着刘叔一来,父亲就用炉钩把土豆钩出来,再给每个人沏一大瓷碗茶。大家边吃烧土豆边喝茶边听刘叔讲书。

刘叔不仅文采好,还能写一手飘逸的毛笔字,村里人写信写对联都找他。最主要的是,他爱读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红楼梦》,从我记事起他就讲。他讲这些时不看原著,从标题到内容,能一字不落地背出来。面对一伙农民听众,刘叔说一段原著,就用家乡话翻译一段,有时,还会夹枪带棒用一些通俗的甚至是粗俗的话翻译,引得一屋子人大笑。

有一天,刘叔开讲 《红楼梦》。刘叔一讲 《红楼梦》,父母就把我们几个孩子撵到邻居家,讲完以后才让我们回来。我们回来时,刘叔正跟一伙人聊天,说他四闺女嫁到了大同云冈矿,一个很富裕的地方,白面馒头吃不完。他还说云冈矿有个云冈石窟,他近期读了好多云冈石窟的资料。接着,他就给大家讲起了云冈石窟。

刘叔一连讲了大半天,越讲越兴奋,从昙曜五窟讲到三世佛……讲到三世佛的面相时,他突然说三国里面某个人物 (我忘记是谁了)面相丰圆,高鼻深目,有云冈石窟三世佛之风。他讲到北魏迁洛时,屋里睡倒了一片——刘奶奶、许奶奶、任奶奶,三位老太太叠罗汉似的睡在我家大炕上,刘叔说她们的睡姿好像中期石窟的某个造像组合。当然,对一群大字不识的农民讲云冈石窟,也许有点对牛弹琴。刘叔就像一位教师,不会因为上课有睡觉的就停止讲课,他知道怎么循序渐进地引导。就像他刚讲 《三国演义》时,大多数人对他咬文嚼字的话听不懂,但几年、十几年、二十几年讲下来,有些人在他讲到某个情节时,会随口说出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既生瑜何生亮”之类的话来。有一次,只念过小学的许嫂竟然接上了 “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之类的话。我想,如果我晚离开坝上几年,定会从他们口中听到云冈石窟罕见的 “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和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的雕像。

因为没听到刘叔讲 《红楼梦》,对他后续讲的云冈石窟我就特别用心听。刘叔说他开春要去趟四闺女家,专门逛一趟云冈石窟。讲这些时,刘叔眼睛里好像生着一个小火炉,里边藏着噼里啪啦跳动的火星,专等某一瞬间随着炭火 “啪”一下爆出。

那天,刘叔的向往变成了我的向往。

17岁时我去太原上中专,报到那天开班会,同学们一一介绍自己。对我来说,他们的介绍如同没介绍。他们口中那些陌生的地名,我几乎一个也没记祝直到最后排一个同学介绍自己,我突然打了个激灵。他说,他来自大同,家住云冈之上的另一个矿区:吴官屯煤矿。他还说他家离云冈石窟就一站地,出了他家门往东南走几百米,穿过一片小树林,上后山再跳下去就进云冈石窟了。

听说他家住云冈之上,我竟像到了云冈石窟一样激动不已。

当时,正值花季之年的我很敏感,怕别人看到我激动的表情,所以不敢回头看他。不敢回头,自然不知道他的长相。担任学习委员的第一天,我就对后面喊: “那位家住云冈之上的同学帮忙收一下后排作业。”就这样,我在对其他同学还认不全的时候,就早早认识了他。8年后,这位家住云冈之上的同学成了我的丈夫。10年后,这位同学成了我儿子的父亲。

第一次去云冈石窟是1993年,我和他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那时候,云冈石窟的外围环境还没整修,云冈石窟就像一个农家大院,掩藏在一片民房之中。我们七拐八拐到了云冈石窟门前,看不到现在的小桥流水、楼台庙宇。云冈石窟就像一幅老照片,突兀地挂在这片民居中。经过大门进了云冈石窟,就像穿越千年时间隧道一样。第一次,我领略了石头的魅力、内涵和它庄严的生命力。一个与世间万物、宇宙天地对话的场面,仿佛一种文化精神的源远流长,本身就很有寓意。

每次回婆婆家,我都喜欢坐在窗口,远眺东南方向。云冈石窟,这个走进我记忆却一直没有走出来的地方,成了我一生的骄傲。每次跟人聊起大同、聊起云冈石窟,我便急匆匆告诉人家,我婆婆家就住云冈之上。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