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晓

图为《美人鱼》海报

对于《美人鱼》的上映,尽管很多影评家们持嗤之以鼻的态度,但观众却一直很买账。这部影片猴年大年初一上映,上映两天劲收5.13亿元,之后票房一直飙升。虽然谈不上爆冷门,但不俗的成绩还是让不少业内人士大跌眼镜。

人类对财富的疯狂掠夺,伤害着神秘的人鱼家族,影片直白地演绎着一个近乎俗套的环保主题;一个底层小人物进入上流社会、渐渐脱下浮华的外衣,暴露自己卑微的身份;肩负复仇重担的美人鱼是一个类似灰姑娘的角色,一以贯之的纯情令 “万人迷”的男主角情有独钟…… 《美人鱼》没有出乎意料的情节,没有曲折婉转的讲故事手段,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没有深刻的思想,却抓住了票房,抓住了观众的心。

邓超饰演的角色曾经是个小人物,靠吃父亲捡来的鸡腿充饥,后来发展成无比成功的富豪。影片伊始强烈地渲染他的富豪身份,并没有使这一人物流于肤浅,反而成功勾勒出主人公性格的曲线。众所周知,塑造小人物是周星驰的特长,在 《功夫》 《长江七号》中,小人物的发展史是最大的看点,影射着周星驰自己悲喜交加的内心世界。如果把功成名就作为小人物成长的最终目标,那么邓超无疑是一个成熟并接近过时的小人物,他的过去就是周星驰过去影片中的那些主人翁,他的现在则是那些人物的未来。而对于总是在影射自己经历的电影导演来说,与之对应的就是银幕后面的周星驰。周星驰和他的人物一起,看过风霜雨雪之后,想要一个崇高的价值观——环保,保护海洋生物;拥有一份爱情,剥离一切功利的纯真爱情。哪怕二者都被打上 “俗套”的烙印,周星驰也在所不惜。

也许正是这份真诚,让影片超越技巧层面,直击观众柔软的心灵。当然,在被 《美人鱼》击中之前,观众的心理已经被发生在身边的现实层层铺垫:雾霾的肆虐让我们开始反思自然资源的透支;抹香鲸的数次搁浅,也是因海洋垃圾导致;物质过剩,纯真的爱情却越来越稀有……一系列的现实,让观众内心渴望回归像周星驰所表达的那样,放弃对金钱的无限制占有,一生至少享受一次真挚的爱情。

如此说来,披着喜剧片的外壳,《美人鱼》却实现了与观众的心灵沟通。

观众有时是一个矛盾的群体。虽然渴望深度地剖析人性,却坚决排斥接二连三艰涩的思考;虽然不喜欢被说教,却也执着地向往着某种崇高的主题;虽然关注逗趣、闹剧一般的喜剧看点,却厌恶那些流俗的桥段。 《美人鱼》靠着真诚的态度,成功避开了观众心理的雷区。

这并不能说明 《美人鱼》是一部完美的影片。开头的一场人们围观 “世界奇珍异兽博物馆”的戏,与影片的情节并无太多关联,显得不伦不类;张雨绮的表演过于标签化;美人鱼被炸伤的镜头让悲剧色彩超越了喜剧……

事实上,很多有缺点的事物,并不招人讨厌。套用一句流行的话,该影片“有瑕疵,没毛脖。从某一角度而言,检验一部影片成功与否的标准,应该是在观众内心。 《美人鱼》是一部不会被观众轻易遗忘的影片,一个窈窕挪步的美人鱼形象、一段童话般梦幻的爱情、一个被人类的占有欲深深伤害的海洋,都会烙印在人们的心里。

通常,无论是周星驰的粉丝还是专业的影评人,都无法准确地为票房把脉。因为, 《美人鱼》的招人喜欢,与艺术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