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文艺

方寸之间容纳天地乾坤

2016-03-03 07:41:22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解稳路 尚瀚鹏

图一为彭锟篆刻作品。解稳路 摄

图二为彭锟近影。解稳路 摄

济南机务段职工彭锟,号毅耕轩,山东招远人。他从小喜欢篆刻艺术,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其作品曾先后在 《济南时报》 《羲之书画报》 《济南铁道报》等报上发表,并多次在济南铁路局举办的书法篆刻大赛中获奖。

彭锟自幼在外公家长大,他的外公是个木板年画店老板,那些花花绿绿的颜料,还有刻画着各色图案的木板,成为彭锟童年时代的主要玩具。加上每天看着外公绘稿、刻板、配色、印刷,他自己也自然而然地学着做起来。外公的刻刀很珍贵,从来不让彭锟碰。为了学刻画,彭锟找来一些钢锯条,磨成刻刀模样,在手把上用布包一下,有时手都被磨破了,他从来不叫一声苦。

1985年,他通过铁路招工被分配到济南机务段工作。当时,他登上蒸汽机车,担当司炉、副司机等工作,一个班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对艺术的追求。每次出乘回来,他都顾不上劳累,转遍济南市的文化市场,手里紧紧攥着担负家庭生活开销后所剩无几的几元钱,精心挑选刻刀、章料等用品。一晃6年过去了,1991年,彭锟善于篆刻的名声已经在单位流传开来,经常有同事向他求取一方印章,每每这时,他都会乐滋滋地帮助同事精心制作。

当时,段团委书记盛红卫了解了他的情况,鼓励他继续努力。但是在谈心过程中,盛红卫敏锐地觉察到彭锟在为如何提高篆刻技艺而烦恼,便安慰他说: “你先安心工作,我看看能不能替你找一下这方面的老师。”过了一段时间,盛红卫便将他带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石可老先生跟前,石老是版画、陶艺、鲁砚大师,雕刻的 《门》 《鲁难未已》等都是教科书式的典范,大型雕刻壁画 《孔子事迹图》长期陈列于曲阜孔庙,受到业内人士的敬仰。

但是,当时石老先生已经年过六十,还要进行艺术创作,并没有收徒之心。彭锟却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抓住机会学习。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石老家中,通过做一些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的家务活,和石老交流感情,终于打动了石老。

那是1991年冬季的一天,傍晚时分,石老将彭锟叫到家中,他正准备刻一枚方樱石老当时什么也不说,只是让彭锟在一旁观看。这种机会对彭锟来说真是可遇而不可求,他目不转睛地看着,只见石老的刻刀在方印中间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来回刻画,刀锋都浸没在石料的粉末中,直到字迹看不清了还在刻着。彭锟屏住呼吸,仔细看着石老的每一个动作……22时左右,石老完成了作品,在如何拿石料、如何执刻刀方面给彭锟一些指导,并要求他回去也刻一方印章来看看。

彭锟十分激动,回去就日夜赶工,生怕第一个作品拿不出手,便加班加点一遍又一遍地精心刻画,争取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3天后,彭锟将作品交到石老手中,本想获得一些好评,没想到,石老一看作品徒具其形不具其意,便知道了彭锟的基本功不过关。为了帮助彭锟练好基本功,石老拿来 《石鼓文》 《金文》 《大篆》《小篆》等书籍,让他从古文开始好好学。彭锟没有辜负石老的期望,精心钻研基础知识,并不时向石老汇报学习体会。寒来暑往,花开花落,经过长时间的磨炼,石老看到彭锟是可造之材,便于1994年正式收为关门弟子。

艺术上喜得名师指点,彭锟心里高兴,干起活来也带劲。1994年,彭锟凭借优秀的业务素养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成为段 “共青团号”机车组司机长。他把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工作负责的警句结合起来,刻为牌匾悬挂在机车上, “开车一分钟安全六十秒,手握闸把子心系坐车人”成为机车乘务员的座右铭。

练习各种字体的书法、磨刻刀、研磨章料,彭锟就像一块落入水中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水分。他夜以继日地练习,往往一种题材就要反复练习100多次。他每次完成初稿都要先用毛笔在章料上绘制,对着镜子反复观察修改再下刀。彭锟临摹第一枚汉代 “左司马颖用了2个多月才达到石老的要求,之后的四五年里,彭锟一直反复练习临摹,从秦汉到现代,从官印到私印,彭锟乐在其中。

2014年,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彭锟自费到中国美术学院进修。在连续8个月的时间里,彭锟每周六从济南到杭州,要先坐4个多小时的高铁,再倒地铁和公交车,才能到达位于杭州萧山的中国美术学院。他下午学习书法,晚上学习篆刻,为了不耽误工作,周六的学习结束后,他还要立刻赶回济南。

“疏能跑马,密不容针,将天地乾坤容纳于方寸之中”,这是石老先生的毕生追求,也是对彭锟的谆谆教导。彭锟铭记于心,在艺术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勇攀高峰。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