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文艺

汽笛声声催我奋进

2015-08-20 07:35:37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徐宜发

徐宜发近影

感谢命运的安排,这一生我能与汽笛结缘。几十年来,汽笛声声一直催我奋进。

1949年我出生在郑州一个铁路工人家庭,从小生活在铁路边,看惯了来来往往奔驰的列车,听惯了划破长空的声声汽笛。打我记事那一年,老爸就常给我念叨 “长大就要开火车”这句话,他要他的儿子长大当一名火车司机。这是他的愿望,也是我的梦想。

父亲的话对我来说就是 “圣旨”,初中毕业那年我考上了郑州铁路司机学校,真的去学开火车了。1968年,我学习结束拿到毕业证,被分配到机务段,登上了火车头。迎着初升的太阳在大地上飞驰,听着回荡在大山里的高亢汽笛声,我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那些年我再苦没有叫过苦,再累没有喊过累,一门心思这辈子非当火车司机不可。从司炉到副司机再到司机,我在火车头上工作了11个年头,汽笛伴随我成长。

1978年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火车司机岗位,丢下锹把子拿起了笔杆子,常写的是经验材料、领导讲话、工作总结之类的文字材料,工作之余偶尔创作一些散文、随笔作品,这完全是出于一种兴趣。记不清是哪一天我发现了 《人民铁道》的 《汽笛》副刊,上面刊登的文学作品读起来感觉十分亲切,有的似乎就是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引起我的共鸣。从那时起, 《汽笛》与我相伴。每逢 《人民铁道》到手, 《汽笛》每期必看,有的散文作品还不止一遍地看,这是在学习,学习写作的技巧,学习其中的奥妙,盼望着有那么一天我的散文也能在《汽笛》上亮亮相。

1998年8月的一天,我到宝鸡上机车添乘,爬秦岭一路南下到略阳,感慨颇多,写了一篇散文 《初过秦岭》,1999年1月8日在 《人民铁道》 《汽笛》副刊登出,对我是极大的鼓励。之后我的作品 《师恩情重》 《生命的感动》 《母亲的心愿》 《在进疆棉农专列上》 《当年火车女司机》《感受火车头的变化》等作品被《汽笛》副刊陆续采用,这无疑是激励我沿着这条路前进的动力。每次看到我的作品见报,我都与原稿对照,体会修改之处的绝妙。文章是越改越好,我的作品能够“出炉”也有编辑的辛劳,是大家共同的劳动成果。在我的心目中,编辑们永远都是我非常敬重的老师!

2009年10月我年满60岁退休了,这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又一次转折。说心里话我没有把自己看老, 《汽笛》还是我的好伙伴,我没有闲着,写小文章是我的“主业”。

高铁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方式,人们赞美高铁,期盼高铁,我也常坐高铁出行,常把乘坐高铁的真情实感用电脑键盘敲打出来送给 《汽笛》,与读者共同分享我的快乐。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这是我在国内第一次乘坐高铁,感触当然不一般,回来就写了一篇 《“飞”往天津》,很快在 《汽笛》副刊登了出来。文章见报有朋友问我:“坐高铁真有 ‘飞’的感觉吗?”我张口回答道: “那当然了,倘若乘航班赶上小飞机,还没有高铁快呢!”我国高铁发展日新月异,坐高铁成了人们出行的首眩

青藏铁路是人类铁路史上的一座丰碑。2008年中秋节我和我的伙伴们在西宁参加全路乒乓球赛之后,沿青藏线一路西行到拉萨,一路思索,一路感悟。这次采风让我亲身感受到青藏铁路人的敬业、执着和奉献精神,采风归来,我写了一篇 《我和那曲有约》刊登在 《汽笛》副刊上,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我们铁路人的精神风貌。

快乐是人生的追求,有事业、有追求才能有人生的快乐。离开工作岗位,我把快乐寄托在写作上,打小球、看小景、写小文章是我三大爱好,每天有一半时间都在电脑上敲打键盘,记录我的心路历程。每当我的小文章登上《汽笛》副刊,心中就充满了愉悦。我还把这些文章发到博客上,并编辑成册出版发行了 《我心永恒》 《我的太阳》等5本散文集,与朋友共同分享我的快乐。

《汽笛》是我人生路上的好伙伴,汽笛声声催我奋进。

郑州铁路局原局长)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