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电视剧 《平凡的世界》海报。

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同名小说的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近日在上海东方卫视和北京卫视完成首轮播出,收官阶段收视率在全国同期播出的影视作品中名列前茅。与此同时,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再度脱销、加印。距离路遥当年开启这部小说创作已有约30年,究竟是什么引发了新一波的 “平凡热”?

近日多地举行专家研讨会,透视不平凡的 “平凡热”现象。

<b>现实主义文学的穿透力</b>

文学评论家雷达用 “穿透时代的生命力”来形容已故好友路遥的小说 《平凡的世界》。雷达在看了电视剧后很感慨。他坦陈: “在上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盛行的时候,自己还无法完全意识到这种生命力。”

“电视剧的魅力,首先得益于小说自身的魅力。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中国人自己的精神史诗,具有‘阳光穿透云层、融化冰雪’的力量。电视剧热播再次证明,在今天的中国,依靠勤劳奋斗来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主题不会过时,而且可以再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府参事毛时安说。

<b> 正在回归的中国式审美</b>

在多场研讨中,不少专家将《平凡的世界》与2014年秋季以来曾引发收视热的 《北平无战事》 《老农民》 《红高粱》等进行比较。一些专家认为,这些作品虽然题材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一种 “中国式审美”正在电视荧屏逐步回归。

“今天当我们创作农村题材时,往往会去写宗族大姓之间的不和谐,或者就是脱离农业生产,完全娱乐化了,但 《平凡的世界》里却完全是对‘善良’的呈现,这恰恰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力量。”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阎晶明说,人们可以从这部电视剧中找到当代生活与普通中国人自觉的传统文化勾连。

青年剧评人李星文认为,这部电视剧忠于原著,也 “刷新了原著”,导演组构筑的服装、造型、选景等都竭力还原散文诗式的路遥风格;而对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又进一步增加了温暖的元素和英雄主义的表达,可以连接起不同时代中国人的审美。

<b>不断唤醒心底的正能量

</b>

尽管对电视剧 《平凡的世界》中使用方言及画外音等,观众有不同看法,但来自视频网站的数据显示, “80后” “90后”并不排斥这部 “乡土剧”,甚至成了追剧主力。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李国平认为,路遥的写作看似平铺直叙,却是写给未来的。 《平凡的世界》可以关照到当代人的情绪、呼应着当代人的诉求。

据一直关注青年收视群体心理变化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分析, 《平凡的世界》其实是当代中国的一段青春记忆。“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今天我们的青年并不缺少正能量,缺的是唤醒这种正能量的媒介和途径。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真正能够触动青年人灵魂的一些东西。”

许晓青文并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