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宏来

据我所知,在旧式私塾中,绝大多数的塾师都有一则 “塾规”,凡是读完蒙书典籍,开始晋读 “四书” “五经”的塾生,都必须充分地利用课余时间,专心研习诸子百家,熟知各家代表人物和他们的名著名篇名言。对于个别厌学贪玩儿、一问三不知的塾生,塾师可就不客气了,那就只有当众让他 “品尝”五大板儿戒规的份儿了。

那么,何为 “诸子百家”呢?塾师告诉我们,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一个泛称。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中国社会的大动荡,周王朝的统治地位丧失殆尽,急于问鼎天下的各路诸侯,无不广为求贤。于是,各路人才多有著述,文采激扬,各展所悟。不过,倘若谓之 “百家”,确实也有夸大之嫌,因为至今流传下来的各大流派只有儒家、道家、法家、杂家、墨家、名家、兵家、医家、小说家和纵横家等。各家均有各自的代表人物,各位代表人物均有各自的著述立说。今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古为今用,确实受益良多。

在上述各大名家流派中,笔者认为当属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在中国古代思想界最具代表性。儒家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意识流派,一直把礼、义、廉、耻、仁、爱、忠、孝,作为儒家思想的基本价值观。儒家的代表人物甚众,仅众所周知者即有孔子、孟子、程颢、程颐、朱熹等各大名家。孔子系儒派创始人,素享 “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之盛誉,由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编撰的 《论语》甚为流行。其他诸位大儒也多有著述,而儒家的主要经典名著应为 “十三经”。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前者为春秋时代的思想家,史称孔子师辈,著有传世名著 《老子》,又名 《道德经》。庄子,继承并发展了道家思想,其传世名著有散文典籍 《逍遥游》。力主 “以法治国”的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他们在法理学方面,确实贡献尤著,其代表人物为商鞅、李悝,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为韩非子,而 《韩非子》一书则为流传千古的一部传世名著。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二家曾并称为 “显学”,素有 “不入于儒,即入于墨”之说。主张 “兼爱” “非攻”,反对战争的墨家,其代表人物是墨翟,代表作为《墨子》。在逻辑史上的 “墨辩逻辑”,在古代世界逻辑体系中,与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学鼎足而三,其影响力非同小可。

在诸子百家中,名家、杂家、兵家和纵横家,分别为辩论家、杂学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名家虽属一大学派,却无任何共同主张,而惯用对 “实”与 “名”的诠释,来阐明自家的观点。在其著名的代表人物中,尹文和惠施都分别有 《尹文子》和 《惠子》等专著传世,可惜 《惠子》一书已散佚难寻。素称 “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的杂家,其代表人物为吕不韦,曾被秦始皇尊为 “仲父”。他生前不仅广招天下名士,而且编撰 《吕氏春秋》。此书广辑明释各家箴言,至今仍在广为流传。在诸子百家中,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谓之兵家。其代表人物很多,最著名者当属孙子。至今,他仍是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军事思想家之一。他的巨著 《孙子兵法》,不仅素享 “兵学圣典”之誉,而且早已跻身世界兵学典范之列。在诸子百家中,专事政治外交活动的一派谓之纵横家,其王禅老祖为鬼谷子,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孙膑和庞涓等,他们的传世名著计有 《鬼谷子》 《战国策》 《苏子》和 《张子》等。其中之张仪,曾任秦国大夫,他和他极力推行的 “连横”术,为秦国的统一打下了丰厚的理论基础,确实功不可没。

年逾古稀的我,在私塾内外研习诸子百家智慧的过程中,深感医家和小说家令我受益匪浅。就医家来说,我不仅对扁鹊、华佗、孙思邈和李时珍等多位大家的芳名业绩耳熟能详,而且数十年如一日,对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撰写的 《千金要方》和明代李时珍编撰的 《本草纲目》着实爱不释手,不离左右,常翻常看。另据笔者所知,在诸子百家中,鲜为史家推崇的学派应为小说家。由于小说家及其著作,记录的多为 “民间的街谈巷语”,故被上层社会一贯视为 “不入流者”。然而,三国时期魏国小说家刘劭和他的名著 《人物志》,南朝时期小说家刘义庆和他的名著 《世说新语》,却早已成为历代文学工作者的必读之书,影响力着实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