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鸣

跟父母不在一个城市居住,逐渐年迈的他们就成了我最大的牵挂。

不久前,因为老爸患病住院,我专门请了两天假回到父母身边。在医院与家之间来回奔波,每天都要陪70多岁的妈妈坐几趟公交车。她乐观地做出很年轻的样子,看似轻松实则有些费劲地挤上车,熟练地刷了老年乘车卡。有那么两次,随着她的老年乘车卡刷卡声一响,就有年轻人主动起身为她让座,妈妈和我都会忙不迭地表示感谢,老太太还要多说一句: “其实不用给我让座,我能行。”

让我记忆最深的一次是,妈妈在车刚刚发动的摇晃中努力抓住两个座位间的椅背,总算让自己立稳了。人不算太多,但已没有空余的座位。就在妈妈倚靠的座位上,一个年轻小伙子正目不斜视地直盯着前方,仿佛没有看到身边还站着一位老人,丝毫没有起身让座的意思。我看着他,几次想提醒一下,脑子里却不断涌出因为让座而引发的各种口角、纠纷以至拳脚相加的情景,又想这位年轻人是不是有他的苦衷,终于没有张开口,只好又四处张望。妈妈马上意识到我是要替她找座位,立即制止了: “你不用看了,没事儿,我站着挺好,没两站就到了。”车子在行驶中还好,每遇停车、发动,都要有一阵颠簸,妈妈都要紧紧抓住椅背,躬着她胖胖的身子尽量让自己保持平衡。我忙着搀扶她,她却一副已经习惯的样子,乐呵呵地站着。

刚强的老太太不但练就了一身在公交车上站、靠的本领,还很知趣地尽量选择在非高峰期坐车,“年轻人都在奋斗期,不容易,不能跟他们争座位。”妈妈解释道。

妈妈居住的小区临着一座立交桥,桥下并没有安装红绿灯,只是为方便附近居民穿越马路,在围栏中间开了个窄窄的口子。虽然马路上有一段人行横道线,还用白漆刷了 “车让人”三个字,但行人每次过马路都要经历一番胆战心惊。妈妈已学会了应对,瞅准空当,边快速往前走,边对驶向她的车辆挥挥手,或者等着凑成一群人一起壮着胆子过;有时也会碰到车辆慢下来,先让她过,大多时候都是在与车辆的闪转腾挪中较量。

我紧张地几乎是拽着妈妈过着马路,心里不停地念叨着,急驰的车流啊,拜托,请尽可能在老人过马路时放慢你的车速,或是干脆停一停。

她在颠簸的公交车上躬身的样子,在飞驰的车流中小心躲闪的情形……一想到老爸老妈生活中的险象环生,我心里就揪成一团。

不能守在父母身边的每时每刻,世界,我把老爸老妈拜托给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