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延滨

襄阳是个好地方,早早地相遇多次,在小说里,电视剧上,还有诗词中。2012年我有机会专程到了襄阳,参加 “襄阳好风日”诗歌大赛的采风活动。身在襄阳走了几天,心在吟咏襄阳的唐诗中浸泡了几天,着实为唐诗中咏叹襄阳的清诗丽句所迷倒。采风结束时,交上的卷子是一组八首自由体的襄阳采风短章,因为心在唐诗中浸泡久了,这八首自由体的短章,也是八首藏头诗,每一首自由诗的头一个字,组成一个唐代名家的诗句。

第一首写襄阳习家池: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公路引我来到这绿树成荫的山峦/常听说这世外桃源/醉眼满是幽馨的树木花园/习习山风更是令人心清气扬/家国千秋,汗青几卷/池水波浪跃动阳光灿烂。”藏头是孟浩然诗句: “山公常醉习家池”,引自诗 《高阳池送朱二》。第二首写襄阳古隆中: “白云悠悠飘过额头/鸟儿啼醒谁的残梦/双眉悄悄舒展/飞扬的眉梢露出心中的欢欣/意气风发指点汉江襄城/自由如诸葛先生手上的羽扇摇动/闲趣几寸,遗志几分。”藏头是欧阳修诗句 “白鸟双飞意自闲”,引自诗 《和韩学士襄州闻喜亭置酒》。第三首是远眺汉江: “遥遥迢迢/看看停停/汉江如练牵动了诗的雁行/水波如茵如镜/鸭儿嬉戏唤回大堤几多往事/头一次登临,尽眼望/绿了两岸的早春。”藏头七字是李白诗句 “遥看汉水鸭头绿”,引自李白诗 《襄阳歌》。第四首写襄阳古迹的怀古之情:“山上才响过如鼓的马蹄/遥望岁月那一头/树梢挂雾,朦胧了史书上的标点/远天的月色穿透云阵/才轻轻落在了我的诗稿上/成败功名的三国风云/点染我诗行中的唏嘘几声。”藏头为元稹诗句 “山遥树远才成点”,引自诗 《渡汉江》。第五首写怀想当年的汉江风情画: “一条汉江如练/片片风帆如笺/芙蓉花是谁家的女子/蓉莲花开/含情脉脉望我/日子就在这花朵上开始/开始飞翔在这汉江的风中。”藏头是皮日休诗句 “一片芙蓉含日开”,引自诗 《习池晨起》。第六首写风雨后的襄阳: “万千心绪洒遍青山/里外上下都是情/风吹散了,云带走了/帆影点点如梦/水里飘走了/着迷者收不回痴狂的心/天下美景还要数这襄阳初晴。”藏头七字是黄庭坚诗句 “万里风帆水著天”,引自诗 《戏赠米元章》。第七首写襄阳城楼:“酒浓诗好山水美/旗呈七彩插遍古城楼/相约襄阳今日游/望前方三千年/大道上多少风流客,急行缓走/堤上堤下丝弦悠扬/头一回是醉,再来还是醉。” “酒旗相望大堤头”,引自诗《大堤曲》。第八首是这组诗的总结:“清清汉江依旧碧波粼粼/诗歌是江上千年的浪花/名扬天下者可抵得一首诗/句句如诗可觅天下一知音/尽才子情,尽山水意/堪有一颗童子赤心/传与谁人”。藏头七字为杜甫诗句 “清诗名句尽堪传”引自诗 《解闷》。这八句古代大家的诗句,又连成一首咏叹襄阳的七言:

山公常醉习家池(孟浩然),白鸟双飞意自闲(欧阳修)。遥看汉水鸭头绿(李白),山遥树远才成点(元稹)。一片芙蓉含日开(皮日休),万里风帆水著天(黄庭坚)。酒旗相望大堤头(刘禹锡),清诗名句尽堪传(杜甫)。

襄阳一游,也在唐诗里神游一回,同行者皆是神交的大家名流。唐诗是襄阳的封面,读过那些歌咏襄阳的唐诗,引领我走进一个气象不凡的襄阳。

襄阳好啊,有如此多的文人墨客为襄阳添色增彩,让我再次于今年夏天又到襄阳。这一次行走于襄阳,我有了新的发现,我发现襄阳聚会的历史风雨、岁月云烟、百姓江天,是唐诗的封底,凝重而丰厚。

襄阳的著名历史景区古隆中,是西汉三国时期诸葛亮居住过的地方。一次 “隆中对”,三顾茅草庐,从此三分天下。按理说,从古至今,成大事得天下,良相何止百千。从业绩和成败而言,说到底,诸葛亮是个出师未成身先卒的悲剧人物。然而罗贯中的 《三国演义》把他塑造成一号英杰,一位人格完美又几乎无所不知的军事家与政治家,并且是修身齐家平天下之楷模。不以成败论英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我们这个民族家国情怀的最高评价尺度!当我冒着细雨,走过古隆中布满绿苔的石阶,仿佛感到历史的风雨在这里一层层叠落堆积,变成这满眼苍翠的世界。这绿色是象征,也是启示,一个民族的生命之树长青,是因为这个民族之树的年轮中,刻录着凝聚人心、高贵忘我的奉献精神。在初夏的风雨中,我们走进了古隆中,也走进了习家池和米公祠。习家池为东汉襄阳侯习郁所建,习郁后裔东晋著名史家习凿齿曾于此读史诵经,写出54卷 《汉晋春秋》,一方不算大的池塘园林,蕴养着千年的风雨和史家的心血。米公祠始建于元,是纪念书法大家米芾的祠堂,后虽战乱焚毁,再建又重建,像不断重生返青的大树,呈现了襄阳敬重文化的风尚。重史敬文,薪火相传,这种文化正滋养着我们民族生命之树,使它繁茂长青,生生不息。

啊,这就是数千首唐诗在这里像春草一样长出来的土地啊!襄阳,在初夏的细雨中,我的脚走在你的今天,我的心走进你的昨天。我走进了唐诗的封底,触摸到一个盛世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