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黔东南大地,山峦连绵起伏,像是大自然用巨手堆砌而成的绿色屏障。二岔河,就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在这片群山中静静地流淌着。它不似大江大河那般汹涌澎湃、气势磅礴,却以一种温柔而坚韧的姿态,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前行,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点点滴滴。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岁月如同二岔河的流水一般,悄无声息地逝去。每一年,当汽笛的声音再次在苗岭侗乡的群山间嘹亮地回荡时,就仿佛是大自然发出的一种特殊指令,唤醒了这片土地上关于团圆与奔波的记忆。而我,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怀着一种复杂而又期待的心情,重返小龙洞线路工区。

当列车呼啸着从远处驶来,它带着远方的气息和人们的期盼,在这寂寞的小站划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那疾驰而过的列车,像是一条钢铁巨龙,在山间穿梭,而小站就像是一个安静的守望者,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而工区后山那条名为“二岔河”的溪流,依然不知疲倦地唱着清亮的歌谣。它是南山河的一条支流,在这里分道扬镳,一条流向了东边的山谷,另一条则朝着西边的山坳蜿蜒而去,仿佛是小站人分赴不同的人生轨迹,各自在自己的道路上奋斗、前行。

我的记忆如同二岔河的水流一般,溯流而上,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那个深秋。那时的我,为了记录深山养路工的烟火人生,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好奇,应邀参加了一场河畔野炊。那天,山间的风带着丝丝凉意,吹过树梢,发出沙沙的声响。王工长的电话穿透了山风,那熟悉而又洪亮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全羊快烤好了1听到这个消息,我仿佛闻到了那诱人的烤羊肉的香味,循着袅袅的炊烟,沿着那条荆棘丛生的山路向下走去。山路两旁的荆棘像是调皮的孩子,不时地拉扯着我的衣角,仿佛在挽留我,想要我放慢脚步,去感受这山间的宁静与美好。

当我终于走到山路的尽头时,眼前的景象让我为之动容。熊熊的篝火映照着何班长通红的脸庞,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汗珠在火光的映照下宛如琥珀一般,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这些汗珠,是他辛勤劳作的见证,也是他对这份工作热爱的体现。退休的李师傅正专注地将新鲜的鱼虾穿成串,他那熟练的动作,一看就是经验丰富的老手。女眷们围在一旁,她们的欢笑声在水花中荡漾开来,为这宁静的河畔增添了一份温馨和欢乐。

在那片空地上,摆放着三桌露天宴席。羊杂锅的热气腾腾地升腾起来,模糊了头顶的星空。那热气中,仿佛带着生活的温暖和希望。王工长举起酒杯,他那如同钢轨般粗糙的手微微颤抖着。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感慨和期待,缓缓地说道:“让家人懂得铁轨上的日子......”这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无尽的深意。对于这些养路工来说,铁轨就是他们的战场,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守护着这条铁路线,而他们的家人,虽然不能时刻陪伴在他们身边,但却始终理解和支持着他们。

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那即兴的山歌对唱。王工长手捧着米酒,深情地走到未婚妻的面前,眼中满是爱意,用那略带方言的腔调唱道:“二岔河水清又甜,酿成米酒妹尝鲜.....”。他的歌声在河畔回荡,带着一种质朴而又真挚的情感。姑娘红着脸,羞涩地应和着:“嫁郎要嫁哥这样,扎根小站保通畅”。他们的歌声,仿佛是二岔河的水,清澈而又动人,交杯酒在月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恍若两条钢轨在此交汇,象征着他们的爱情如同这铁路线一般,坚定而又长久。

这些守护铁道线的生命,他们的人生就像是一场在兑现与失约间的艰难跋涉。他们常常因为工作的原因,不得不兑现对铁路的承诺,却又不得不失约于家人的期盼。他们用石砟般朴实的年华,默默地铺就了千万旅客的平安旅程。在暴雨倾盆的时候,他们就像是穿云的鹰,无畏地穿梭在风雨中,检查着铁路的安全;在烈日炎炎的夏日,他们又像是挺立的白杨,坚守在岗位上,忍受着酷热的煎熬;在寒冷的寒夜里,他们成了不灭的灯,为列车指引着前行的方向。他们把两根钢轨当作琴弦,用自己的坚守和奉献,在崇山峻岭间奏响了一曲激昂的乐章。

如今,我静静地站在河畔,回望过去的岁月。流水已经带走了旧日的喧闹,曾经那热闹的野炊场景,那欢快的歌声和笑声,都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远去。然而,唯有那份坚守依然如初。二岔河沉默地奔向远方,它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停顿,就恰似小站人无声的青春,在岁月的深处闪着微光。他们的青春或许没有那么轰轰烈烈,没有那么多的鲜花和掌声,但却在这默默的坚守中,绽放出了最耀眼的光芒,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