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读好书”不知出之哪个读书人之口的名言,我觉得此话颇有深意耐人寻味,道出所有读书人的心路,首先喜欢读书,对寂寞读书这件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为什么人要读书,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信仰,然后精挑细选好书,避开喧嚣的嘈杂声长年累月孤寂地大读特读。读书关键是否久久为功坚持下去,多数人脑子一热就读上一阵子,不想时书扔在一边,生活中拿来主义和实用主义相当普遍,缺什么就读什么,读什么就用什么,缺乏系统性、目的性,而真正读书人读书概念清晰,目的明确,求知欲强,多多宜善,耐得着寂寞,起早摸黑,如饥似渴,韧劲十足,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执着地读书,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让读书成为生活常态。一天不读书浑身不舒服。
我只能算半个读书人,读书还未达到如醉如痴的地步。真正埋头读书起步较晚,原因有很多,为了家庭、子女、事业、仕途、生活四处漂泊奔波,心理很浮躁,总是定不下心来,读书看皮读报看题,缺乏读书的耐心与激情,尚没有品尝到读书的乐趣。随着阅历的增加,工作和事业稍有起色,孩子成家立业,生活担子压力小了,倏然发现,读书才是我的最爱。读上一本好书犹如吃一顿海鲜大餐,感觉好极了。当然,能吃与自己的胃口有关,精神贯注“入神”。有滋味好东西吃多了,胃口变刁了,眼界开阔了,第一个欲望是中国四大名菜——川菜、粤菜、苏菜、鲁菜,甚至外来的美食佳肴,因此,这几年在闲暇之余,阅读了大量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并逐渐将视觉拓展到哲学、宗教、历史、科学……无论哪个领域,都有先知先觉奇思妙想高屋建瓴的好东西:故事精彩、内容丰富、慧眼独特、语言生动、超凡脱俗。让人既景仰又羡慕,手不释卷,看一遍还想看第二遍,品尝文章的美味。同时让人慨叹,书如大海,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人类有许多尚未探索的奥秘,恐怕一辈子学不完。当伫立在国家首脑面前、在古代圣人面前、在精典著作大师面前、在作者面前……显得无比的渺小,就像是刚上学的幼稚无知黄口小儿,不免有些面红耳赤。
在世界读书日前一个月,同事给我一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书,有四百多页很厚重,份量沉甸甸的,正文前印有习近平生活和工作的十几张彩色照片。习近平身材槐梧、微胖,神态自如,面目慈祥,一个大国领导人形象跃入眼帘,尤其是挽住母亲手散步的那张照片,感觉十分亲切,堪称是孝道的典范。凭个人感觉此书:精彩绝伦、气势恢弘、引经据典、内涵深刻、蕴含哲理、气韵十足。我一边阅读一边用铅笔划重点,精彩的好句好词就摘抄下来。通过近一个月起早摸黑阅读之后,受益匪浅,感慨良多。习近平作为中国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围绕治国理政发表了大量的讲话。书中有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涉及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内容,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论断、新的要求,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的重大的理论问题、现实问题。书中灵魂是什么?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方法。比如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矛盾的辩证思维,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人民利益的价值标准,百姓福祉的责任担当,民族复兴的雄才大略,国防外交的睿智与韬略,反腐倡廉的忧患意识等等,无不展示了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也诠释了习总书记较高的理论功底和文学素养。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我已深深体会到了。
2016年4月23日星期天,上午我驱车去了城内新华书店,东挑细选,捧回了七、八本书,结账方知今天是21个世界读书日,书价7.9折,比平时优惠了许多。家里原来书柜已经摆满了书籍,只好一层一层叠起来,书是有灵气的物品,应该是善待,东扔西放是对书的不敬,因此,家里又添置了一套书柜,新书整整齐齐放进了书柜,屋子里充盈书香,既是主人的财富,又是精神食粮。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书不仅养胃充饥,还可以治病医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话不虚。晚上新闻联播冲击我的视觉,倍感惊喜,中央主流媒体向十三亿中国人播报全国各地举行各类读书活动,共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书香社会。这条读书信息犹如一盏明灯,点亮了我的心田,给我增添了读书的信心和决心。读书是件利国利己事情,人类的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理念创新都离不开读书。
读懂文字,品味苦甜,需要功在不舍,锲而不舍,修炼自身,物欲两忘,方能进入读书的佳境,品出书的香味出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