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相

有一件事,令我梦寐萦怀,陷入深深思索。

事情是这样的。美国发明家爱迪生自幼喜读书,但因家境贫寒,不得不到底特律站,以卖报、卖点心挣钱谋生。当时,途经底特律站的火车要在此停上几个小时。爱迪生便利用这段时间,到底特律图书馆去读书,即使赶上刮风下雨天,也从不间断。一天,当爱迪生专心读书时,一位先生问他: “你读了多少书了?”他回答: “我已经读了高高的一摞书了1 “我是按照书架上图书的次序读的,我想把所有的书一本一本地都读完。”那位先生笑着说: “你要把图书馆里所有的书都读完,精神诚可嘉,不过,无目的地学习,不会收到好效果,你应该认准一个目标选书读1爱迪生觉得那位先生的话句句在理,从此,他每当搞什么发明,或研究什么问题,就去选书读。由于爱迪生的研究面向实际,且读书多,终成 “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有1000多种发明,改进了电报、电话和白炽灯,设计制造了留声机,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电站等。

爱迪生的读书经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人读书,不能见到什么就读什么,应有选择地读。要远离那些没有营养的书,要远离那些网上或手机上的 “碎片化”读物。滥读犹如盲目吞食,最后酿成重疾,不可救治。因此,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书,深度地去读,对于每个人成就一番事业,至关重要。我国现代作家叶圣陶说: “一个人不能随便读书。古人说 ‘开卷有益’,好像不问什么书,你能读它总有好处,这个话应当修正。读书非拣选不可。拣选那些正确的、当前合用的书来读,才能 ‘开卷有益’。”

读书以选择好书为要。好书犹如生命的精华,是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当你第一次读一本好书时,仿佛找到了一个朋友;当你再一次读这本书时,你仿佛又和老朋友见面了。什么是好书呢?好书即经典。著名记者、作家梁衡说:“经典标准有三:一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二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三是经得起重复引用,能不断释放能量。”各门学问都有经典之书,凡立志成大事者,都要刻苦读、反复钻、取其精、得其神。

人生在世皆有梦想,须为实现梦想择好书读。著名科学家陈景润上高中时,老师像讲故事一样,说出了数学中的一个大难题,即 “哥德巴赫猜想”,200多年来,各国科学家绞尽脑汁演算、论证,均未找出正确的理论证明。陈景润梦想摘取这颗 “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他选择了有关数学方面的好书,大量阅读,同时把全部心血用在数学研究上。历经10多年的努力,陈景润终于梦想成真,他在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研究结果被公认为 “陈氏定理”。实现梦想是读书的动力,无梦想之人有的眼界狭隘,有的情绪浮躁,即使再好的书也读不进去。

人对万事万物皆有兴趣,须为点燃心中兴趣之烈火择好书读。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自幼喜爱动植物。他10岁那年,开始收集昆虫,尤其对鸟类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找来多种关于鸟类的好书读。后来,他边考察动植物边读好书,收获甚多,学业有成。1859年,他出版了 《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恩格斯称这一观点是 “19世纪的三大发明之一”。多少名家的成长过程证明,兴趣能促使人饱读好书、滋润心田,广纳知识和智慧,进而成为对人民对国家有贡献之人。

人立足于社会皆有岗位,须为搞好本职工作择好书读。美国著名企业家福特,在爱迪生公司工作时,开始研制 “没有马的马车”。为了研制,福特把挣来的钱都花在买好书上,之后孜孜不倦阅读。据说,他结婚时,家里除一大堆机械类图书外,值钱之物一无所有。通过读好书拥有丰富机械知识的福特,潜心设计与制造了新型交通工具——福特牌汽车,扬名世界。福特是世界上第一位将装配线概念实际应用而获得巨大成功的人。这种新的概念使汽车成为一种大众产品,对现代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福特曾给年轻人一句忠告:“年轻的朋友,先把钱投资于有关的书籍吧!从书上可以学到更大的能力。”福特所走过的路启发人们:紧密结合本职工作择好书读,是一条事业成功之道。凡立志在本岗位做出成绩者,都应该这样做。比如,你要搞好文学创作,不可不读中国四部古典名著;再如,你要写好新闻作品,不可不读 《梁衡新闻二百句》;又如,你要搞好铁路客货营销创新,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作贡献,不可不读 《现代物流学》。

我国是世界上图书及电子、数字读物出版大国,仅2014年,我国就出版图书44.8万多种。这么多的读物加上以前的存量数目,可谓浩如烟海,即使你每天不吃饭不休息也读不完,所以,无论是纸质阅读,还是电子、数字阅读,我们都要选其好、择其优、深度读。要

记住哲人的话: “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

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滥用书籍,则学问死矣1

本版图片:乔 谦 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