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梓
出于表达自己或与他人交流的需要,当一个人写下一个符号,并成功地在另一个人那里获得某种理解时,书写与阅读,这一记录人们日常生活经验并进而实现人际交流的方式便诞生了。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书写的文字在变化;龟甲、兽骨、石器、陶器、青铜器、简、帛、纸、电子书,书写的材料也在发生变化,然而变化中总是隐藏着不变,书写这一习惯本身延续下来,成为人们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漫长的时间积累中,文学、史学、哲学、科学、艺术、宗教各自分立走向成熟,把人们的阅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生活在十六、十七世纪的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谈及读书时,总结了不同书籍对人的不同影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是的,一个满脑子装满数学公式思考知识基础的人和一个每天手拿诗词歌赋吟诵大江东去的人,气质是不一样的;一个受过缜密的逻辑训练做事一丝不苟的人和一个长期漫步在艺术殿堂天马行空痴心创作的人,看问题的方式也是不同的——还是培根说得好: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换一个角度来说,此中蕴含的另一层意思是:想要变化气质,来读书吧;想要改变性格,还是来读书吧。最近网上流行着一句话: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很有道理。一个人的人格养成、气质变化、智慧开发,往往是在一次次的思想碰撞、心灵对话与自我反省中完成的,而这,几乎是一项“一本万利”的投资:一颗虚静以待的心、一本不忍释卷的书,足以让我们开启这世上最奇妙的蜕变之旅。
有人从《红楼梦》里读出了人情冷暖、世事无常,而你只看到春花秋月、衣袂飘飘,那又有什么关系?就像透过一部武侠小说,有人领会了武学与侠义的精髓,也有人更关心家国天下的宏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人的审美情趣本不相同,理解的差异性正折射出事物在不同时空条件下意义生成的相对性,不过同时,你也要看到自己对事物认知的有限性。
即便你再也没有机会到科研机构里深造,那也不必遗憾,科普读物化繁为简的强大本领,会让你这个曾经的科学苗子一起感受科研突破带来的热血沸腾;从“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思辨到宏观与微观世界的探测,科学、美学和哲学在“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中奇妙地汇合。这是一个信息传输空前发达的时代,只要你愿意让书走过来,你就可以走进去,然后,你会发现一个重重无尽的世界。
为了让人们保持阅读和书写的习惯,1995年,在西班牙政府的提议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4月23日,在西班牙的传统中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圣乔治节,因加泰罗尼亚地区流传的勇士乔治解救公主、公主以书相赠的美丽传说,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4月23日,对世界文学领域来说,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1616年的这一天,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辞世。选定这一天作为世界读书日,寄托着人们对一代文豪的怀念与敬意。在此,让我们再次聆听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心动了呢,或者脑海里已经出现了博尔赫斯所说的天堂般的图书馆的模样?心动了就行动吧。请问今天,你读书了吗?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