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31号中午,天气很热,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老吕。那天接完车后,我正走在回派出所的路上,不远处一个穿春秋常服的人缓缓地朝派出所走着,我快步赶了上去。这是一个老人,岁月无情的刻刀在他黝黑的面庞上留下了深深的皱纹,脚下的皮鞋擦的锃亮,他那蹒跚的步伐似乎又在告诉我这位老民警所经历过的风霜,唯一与这外貌格格不入的是那一双眼睛,明亮而坚毅,就像他胸前迎着阳光闪烁着光辉的警号。
他也发现了我,回过头来笑着问我:“你是新分配过来的吧?”我点点头说了声:“是”。随后便问:“您穿这个不热吗?”我迫切的想解开心中的疑惑,因为这个老人的装束与八月的天气极不协调。他又笑着淡淡地说:“身体不好。”
回到派出所,所里的民警都热情地围了上来,在院子里向老吕嘘寒问暖。一阵寒暄过后,老吕问:“小乔呢?”我赶忙说:“小乔去支援新疆了,有什么事是就交给我吧。”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照相机来递给我,“这是八苏木管内所有涵洞、桥梁、贯通地线的照片,你把这些拷到电脑里。”我回到内勤屋把相机连到电脑上,翻看着这些照片,我发现每张照片上都有一个人用手举着一张纸片,与照片中铁路桥梁、涵洞、贯通地线相对应,标注着519,541#,542#、522+537,647#,652#、530+266……这些照片是老吕和民兵走了十多公里的路拍出来的。这十几公里的路,想必老吕用他那蹒跚的脚步丈量了很多次吧。
中午开完民警大会,所里张罗着向民警收党费会费。老吕站了起来,从怀里掏出钱包,又从里面取出45块钱递给我,我细心的发现他的钱包里夹着一张全家福的照片。老吕是十八台站派出所的驻站民警,每个月在八苏木警务区一待就是近三十天,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就是靠这张照片寄托着对家中亲人无尽的思念。我把笔和收取党费会费登记表给他,他接过去在纸上缓缓写下“吕世良”三个楷体字。因为疾病的缘故,他写字的右手有些微微颤抖,但是那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充满了力量,象征着一个年过半百之年的老民警的铮铮铁骨。
初次见老吕只有短短的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但是这三个小时的见面,却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在所里同志的口中得知老吕得过风湿病,再加上工作、家庭的原因,几年的治疗下来,老吕的身体也慢慢衰老了下去,可是在驻站的这几年里,他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因为病痛放下八苏木警务区的工作,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地把人生献给了他所担负的职责上,用那被病痛折磨的身体支撑起了一方的平安。我无法去了解一个年过半百又年近花甲之年的老民警是怎样把一个警务区治理的井井有条,也许这背后的艰辛和不易只有老吕一个人能够品的出其中的酸甜苦辣。但我想象的出,一位老民警,用他蹒跚的步伐行走在线路上,续写着铁路警察永恒的辉煌与忠诚。
我记得公务员面试的时候有一道题是这样的:“你是怎样认识警察这个平凡职业的不平凡的。”见过老吕之后,我突然明白;老百姓的平安是平凡、铁路的平安是平凡,作为一个平凡的铁路警察,他的不平凡就是能够守得住百姓的平安、守得住铁路大动脉的平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