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在《围城》中说,天下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后,一种人先挑最好吃的吃,另一种把最好吃的留在最后吃。但是两种人都感觉到不快乐。前一种人认为他每吃一颗,都是比前面吃到的差的,后一种人认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下的葡萄中最坏的,于是两个人都不快乐。
但为什么不这样想呢?我已经吃到了最好的葡萄,有什么好后悔的呢?我留下的葡萄和以前的葡萄相比都是最棒的,为什么要不开心呢?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积极面对工作,快乐享受生活。只有开掘出心灵深处的那一汪清泉,就会发现生活的色彩,然而这一道清泉如何从思想中显现出来呢?其实很简单,只需要转过身看看旁边的风景,把功利的视线转移到路边的花木,便会让自己的心灵清凉下来。心灵渴望思想就像沙漠渴望水一样,是一种生命的追求,在我们工作上班时,可以采取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把工作当成生活的工具,只要每天熬过八小时,最后拿工资就行,另一种态度是把工作当做快乐的源泉,从工作中学习新的东西,充实自己,迎接挑战,为自己设计新的工作目标,完成新任务、新目标使自己得到心灵的满足。如果我们以第一种态度去工作,我们必然对工作越来越厌烦,最后成就感一无所有,唯一留给自己的是失落和痛苦。
我们需要追求的是心灵的富足,而不是迷茫的虚荣,就像一颗树,要成长要茁壮,要有一个枝繁叶茂的树冠,而不是一味追求过剩的营养,最后慢慢枯萎、凋零。
人生追求点不应放逐于利益,要学会把视线转移。一个富足的人生应该充满着高尚的追求和理想,享受着为理想拼搏的激情,这样才会感觉到幸福的存在,体验到幸福带给我们的欢愉。幸福感是有心而发的,然而造成自己心里障碍的,影响一个人幸福的有时并不仅仅是因为物质的缺乏和丰裕,而是一个人的思考方式,如果把自己的心灵浸泡在后悔和遗憾中,把自身放在追逐功利的噩梦里,痛苦和焦躁必然会占据你的心灵。其实我们无论是考虑问题,还是解决问题的时候也有一个扬长避短的问题。工作生活亦也如此。

乘警向旅客演示消防安全锤的使用呼和浩特宣教室常锦源.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