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残存的古长城边,眺望远方那连接天地的烽火台,依稀可见当年诸侯争霸,狼烟四起的壮烈。由于堡子湾的城墙的建筑材料和北京居庸关的长城不一样,这里的城墙一般是不包砖的,以黄土坯成形,所以在岁月的变迁下,就渐渐的淡了。
堡子湾在历史上除属于中原王朝外,春秋时的楼烦及后来的北魏、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先后拥有此地,明、清、民国时划归大同府管辖。解放后,堡子湾属大同县,后行政划归大同市新荣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接壤,南部濒临新荣镇和大同市南郊古店镇,东部是花园屯乡,西部贴靠郭家窑乡,堡子湾地形呈飞鹰状。因堡子湾居黄土高原最北端,地表大部分覆盖黄土,地势西低东高,本地气候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十分宜人。
堡子湾这个名字实属叫的好,北边十里外是得胜堡,镇羌堡和四城堡;南面十里外是宏赐堡,会远堡遗址,二十里内五堡齐聚而形成“堡子湾”。这实在是一个“堡”的大湾。由于其特殊地理环境,注定成为口内外重要的军事要地,而得胜堡的得胜口曾为中原通往内蒙古的交通要道,素有东部山海关,西部嘉峪关,中部得胜口之谓,向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明代提学副使沈钟曾作:“大同自古称方硕,密与胡虏连封疆。烽屯官军数百万,斥候棋布遥相望。”不难想象当年此处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山河,那严守边防关口的将士远离京师,在这片黄土高原上风雪无阻的驻守。
晋蒙两地大体以长城为界,但长城从来没能阻止长城内外人民的交流,内地的绸缎铁器去了草原,草原上的马匹,皮货进入了内地,何其的美好!沿途走进那旧时的贸易市场,那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嘈杂的吆喝声,友好的讲价声,恍如隔世又重新在耳边荡漾。好似伸手就可以触摸到那穿梭在身边一匹匹骏马,那路边一方方的上好丝绸,穿有各色服装的蒙汉两族人不停的穿梭在眼前。长城内外人民也由此杂居起来,所以长城就成为了民族团结的纽带。
沿途穿梭在淡淡的长城边,会看到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景象。除此原生态的自然景色外,隐藏在群山中还有诸多的古墓,尤以方山永固陵有名,明代宣大总督曾留下佳作,描述道“云中北顾时方山,永固名陵闭王颜。淑魄以消黄壤下,荒坟犹在翠微间。春深岩畔花争放,秋尽祠前草白斑。欲吊当年何处问,古碑零落水潺湲。”除此之外,在《水经注》中还有详细的记载。如果走进田间村头,会发现很多散发出久远气息的石刻石雕,让你不由自主的走进一种梦回远古的意境。
由于这里不仅拥有如诗如画的风景和浓厚的历史气息,还有淳朴的乡土气息,使得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都踏足此处来感受那种内心悸动。每当夏日来临时,都会有络绎不绝的游客来此享受这种浓厚的醇香。
在这众多的历史遗迹中,堡子湾车站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堡子湾车站更是经历了历史的更迭和变迁。旧车站位于堡子湾村南,处于当村大道南端偏北。建于民国六年,历经百年沧桑后仍然巍然不动。在面门前的题词是在1926年由原雁北榷运局长关冕均题写的,现如今仍清晰可辨。而现如今的堡子湾车站是由呼和浩特铁路局管理的一个主要负责货运业务的三等站,并且是呼局的万吨大列编组站,是呼和浩特铁路局不可或缺的重要站点,并且连接着内蒙古自治区与山西省,是呼和浩特铁路局的“南大门”。站在站台上就可以看到一列列火车长龙,犹如真龙横卧天际。堡子湾站承载着东西运输的重要枢纽,连接着南北中华儿女的交流和团结。
现如今的堡子湾已经是集运输、旅游和资源开发为一体的重要乡镇,来此感受那朝阳的起落,便会把心灵慢慢净化。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