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文艺

《汽笛》引我前行

2015-10-29 08:05:02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原齐齐哈尔铁路局

冰夫

图为冰夫近影

当我还是“老齐局”(原齐齐哈尔铁路局)的一位业余作者时,《汽笛》就已经萦绕脑际了。生活中的汽笛虽然很近,但纸上的“汽笛”依然遥远,似乎遥不可及。早年,我曾向《汽笛》投过许多稿,但没有回音。直到1984年,我的一篇小说《玉兰》才得以在《汽笛》发表,这让我在“老齐局”渐渐有了名气。从那时起,《汽笛》便引我前行了。而且,《汽笛》仿佛是一台机车,一台动力十足的机车,拉着我向前奔跑,越跑越远。

30多年的岁月像粉碎机,许多记忆都被粉碎掉了,只有《汽笛》的记忆依然清晰。那里有我作品变成铅字的欢欣,那里有我创作进入金秋时节的愉悦。《汽笛》帮我确立了“为铁路写,写铁路事,为小人物写,写小人物事”的创作理念;《汽笛》帮我发现和展现了绵长运输线上的个性美和群体美,铁路基层站段干部职工的形象美、心灵美,大动脉上的真善美;《汽笛》帮我在直线和曲线中编织旋律,去赞美那奔放的汽笛和那些拉响汽笛的人;《汽笛》不仅是我的良师益友,还引我投身生活,体验生活,一步步和文学拉近距离。我记得副刊编辑钱勇博、刘仲孝、苏华、王京生、胡俊杰等老师都曾为我编过稿子。我的组诗《小站的韵律》还曾获得过《人民铁道》报社“和谐铁路”全国诗歌大赛的奖项。2000年,我把在《汽笛》和《中国铁路文学》上发表的铁路题材的作品编成了小说集《关东雪》,确立了以写铁路题材见长的作家身份。

原铁道部文联秘书长王慧芹在《人民铁道》报上撰文说,“《关东雪》一书,作者的笔触伸向了铁路运输线上的许多角落,展现出不同的场景,塑造出许多身份不同、岗位有别、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作者的笔触从容自如、游刃有余,我们好像跟随作者走到了这一段铁路线上,亲眼目睹了一幕幕戏剧化的场景,认识了一个个性格迥异的人物,感受到了一种浓烈的乡土气息。作者的语言朴实、清新、流畅,呈现出一种自然美。人物对话注意口语化和方言特征,这对表现地域风光、行业特色以及人物性格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读《关东雪》还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时代气息。”编辑刘仲孝先生在《人民铁道》报上撰写的《浅谈铁路文学》一文对我给出了这样的评价:“纵观陈久全同志的作品,诗歌、散文、小说大部分写的是基层站段的生活、基层站段的职工。小说《玉兰》《第一期广告》《老万的苦恼》揭示了一个个小人物的心理状态。他兑现了自己‘为铁路写,写铁路事,为小人物写,写小人物事’的诺言。我们铁路的文学爱好者都应该这样做,这是中国铁路文学的发展方向。”

2004年,《汽笛》开辟的铁路作家专栏,连续发表了两期推介我的文章《草原、铁路和我》《试着和文学拉近距离》。凭着这些推介,我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我的作品集《关东雪》获得第七届全国铁路文学奖小说类唯一的一等奖,我还代表铁路参加了全国首届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

时光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当普通列车变成直快特快、变成动车,当车体大多已经改变了颜色,当动车在高架铁路上忘情飞驰,《汽笛》仍然恪守职责,为我们铁路的每一点微小变化讴歌,为铁路作家讴歌。它关注铁路作者,关注铁路写作,关注铁路作家对铁路发展变化的表达和诉说。在它的引导下,我一次次写文章为铁路唱赞歌。京津城际铁路开通,我写出《铁色生香》《衔接记忆》;京沪高铁开通,我写出《北方并不遥远》《试乘比风还快的高铁》《在江南如画的田野飞驰》;长吉城际铁路开通,我写出《腊八》《长吉城铁》;哈大高铁开通,我写出《聆听春风的诉说》《高铁乘务员》;烟大铁路轮渡开通,我写出《海上的诗歌盛宴》;粤海铁路轮渡开通,我写出《坐火车过海》;青藏铁路开通,我写出《天路行吟》和《铁路,铿锵的摇篮》。这些在《汽笛》发表的诗歌、散文,促我实践着自己的创作理念,而《汽笛》也践行着它讴歌铁路的诺言。

就这样,《汽笛》引领我越走越远。至今,我发表的文学作品中,差不多一半是铁路题材。

当晚霞映红天际,当白发雪花般在头上闪烁,我已经过上了退休生活。但《汽笛》仍然陪伴在我身边,那号角般的《汽笛》仍然响在耳边,引领我前行。《汽笛》,我的良师益友,这辈子,我都注定是你忠实的读者;这辈子,我都注定要跟你前行,跟你远行。

系长春铁路办事处退休职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