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文艺

邮戳勾起京城老铁路记忆

2015-09-17 07:48:54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金喜旺

卢沟桥、马家堡、前门三地邮戳 金喜旺 提供

卢沟桥 一提到卢沟桥,你准认为是 “数不清狮子”的那座石桥。非也。今天要讲的是这座石桥北面的那座,始建于清光绪年间、通火车的铁路桥。修这座桥前还有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关于修铁路,清政府分为两派,以直隶总督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积极主张兴建铁路;而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保守派认为修铁路破坏风水,横加阻拦。

这时,李鸿章想出了一个“以柔克刚”的主意。慈禧太后住腻了颐和园,搬到中南海换换环境,但每日三餐必去北海静心斋。李鸿章乘此之机奏请慈禧太后,修筑了一条由中南海紫光阁到北海静心斋的铁路,全长约1500米,名曰西苑铁路。

慈禧太后坐在宽敞的车厢里甚感舒适,这是窄小的马车所不能及的。所以在修铁路这个问题上,她也就默认了,可是规定铁路只能修到远离京城10公里之外。因此,津京、京汉两条铁路的终点只好设在了卢沟桥,当时称为津卢、卢汉铁路。天津、汉口两地旅客到卢沟桥下车后,骑马的、坐轿的、乘马车的进城队伍,浩浩荡荡总有数里之遥,可谓车水马龙。晴天还好,若遇刮风下雨,各地旅客可就叫苦连天了。当时,清政府聘用了一名叫金达的英国工程师,他聪明过人,见到此景,计上心头,建议在丰台安装一个道岔,修条支线到右安门外的马家堡。慈禧太后一看奏折是支线,也就准了。这个建议解决了到京旅客进城的交通难题。

马家堡 马家堡位于北京南部,自打津卢、卢汉铁路支线通到马家堡后,这个平时偏僻的无名小镇热闹起来。城里商贾抓住了这个商机,为迎合各地来京旅客之需,争先在此置地造房,不到数月,旅馆客栈、饭馆酒肆、大车店等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马家堡成了京城交通枢纽。

各省府、州县的达官显贵、绅士学者、举子考生以及涉外洋人,乘火车到达京城下车后,必经右安门进城,历经长途跋涉备感疲倦,为了进城后有个安稳的住所,争相在右安门至宣武门一带购置房产,并以省府、州县为名相继开设会馆。细想起来这些会馆的开设,或许与马家堡站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1945年,笔者少年时代就是在南横街河南会馆度过的,就读于北平市十一区小学。这里的同学大都住在广东、安徽、绍兴会馆里,所以笔者对会馆是情有独钟的。如果要从京城铁路角度来分析,马家堡站营业时间虽然短暂,可作为北京第一座火车站是当之无愧的。

前门 前门又称正阳门,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城,各国列强为了自身的需要,1901年,英国擅自将北宁铁路、关内外铁路由马家堡展筑到前门,从此改称京奉铁路。与此同时,法国也乘机将卢汉铁路由卢沟桥展筑到正阳门西侧,建站后命名为京汉铁路正阳门西站。1906年,由英国承包商承建的正阳门东站竣工后命名为京奉铁路正阳门东站。这就是当年北京东西两座火车站的来历。

辛亥革命成功后,为适应铁路事业的发展,1928年,正阳门东站改为专门从事运送旅客的客运站;正阳门西站则改为货运站了。

古老的正阳门东站作为历史的见证,目睹了清王朝的覆灭、辛亥革命的成功、军阀的割据、日军侵华,也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它经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风云变幻,也见证了无数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因此在很多人眼里,这座车站很神秘。

随着新中国铁路的发展,这座服役多年的车站无论在运能还是在规模上,都不能适应作为“首都大门”的要求了。正阳门东站于1959年9月14日完成了历史使命而退役。如今,它变身为中国铁道博物馆的一个场馆,向人们叙述着京城铁路曾经坎坷而沧桑的史话。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