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文超
都说贵德是青海的小江南,这里沟壑纵横、山川相间,呈现多级河流阶地和盆地丘陵地貌,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四山环抱的河谷盆地。黄河从这里流过,奔腾制氧,使这里气候潮湿怡人。明代和清代就有记载:“贵德州地方,多水田、瓜果……特别是软儿梨和长把甜梨最为有名。”有人说,去贵德一定要去农家院坐坐,这里可不是“雨打梨花深闭门”,而是梨花“巧笑解迎人”。贵德有相当规模的好几百家农家院。这么说吧,农家院里有特点,院里都是梨树,坐在那里赏梨花的白雪精神、春风颜貌。晚上宿在那里更妙,可以体验梨花溶溶夜月的意境。到了秋天,客人可以随便摘梨吃,圆圆的软儿梨入口绵绵,长把甜梨更是味美。我以前听见农家少女喊卖软儿梨,那声音,真是软得让人心颤。
我们4月来到这梨花掩映的小城,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雪白的梨花,团团簇簇,真是:放眼疑是白云落,风来忽见梨花雨。那股若有若无的清香,漫漶开来,让这人间四月天充溢着一股难言的柔美气息。
而养育这片美丽的,是来自黄河的乳汁。可谁又能想到,流经这里的黄河水是难以置信的清澈,那是一河清得发绿发蓝的大水,滚滚涛声拍打你麻木的神经,叫你惊讶得合不拢嘴。黄河大桥那边,一块巨石上,有名人题字:天下黄河贵德清。望着这翡翠般的波浪,脑筋急转弯也转不过来:这就是那条浑黄咆哮、卷着大量泥沙的巨流河吗?有人开玩笑说,谁说跳进黄河洗不清,这里不是很清吗?解释是:贵德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黄河在进入黄土高原之前,所含泥沙不多,河水较清澈,只有进入黄土高原后,由于河床为泥沙地质构成,水流冲蚀河床带走大量泥沙,河水才会变成混浊的黄色。
这古老美丽的小城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有矗立河边的巨大转经筒,金灿灿的。母亲黄河哺育了中华文明,我们沿着河边走,去到上游看水车广场。河边铺满了大大小小无数的卵石,洁净可爱。朋友们伸手去捡,突觉河水冰冷刺骨,不觉想起它的源头。远远地,我们望见了水车广场那高高的水车和一尊雪白的雕像。那巨大的水车,连接着水槽,多么亲切啊!它带着农耕气息,使人想起乡下母亲的纺车轮,在风中转动着,咿呀吟唱,像母亲轻轻哼着的歌谣。哦,那长长的雪白纺线,就像这黄河水,是源源不断哺育我们的乳汁!
水车广场的码头上,游人如织。不少私家车没有停泊处,只是一辆接一辆挤在人行道上。有不少人穿橙红救生衣坐游艇冲浪,体验大河浩荡、中流击水的惊心动魄。巨浪和强劲河风是激动人心的,当然也有豪迈之气。有人用石片打水漂,捡拾儿时的欢乐,可那石片在波浪上窜了几下就沉没了,就算你有再好的膂力,也打不到这条宽阔大河的对岸。也有人蹲在河边翻拣着什么,神情痴痴的,那是黄河奇石爱好者,可是捞出的石头离开水就失去鲜活,阳光一晒就变色了。据收藏者说,没办法,只有涂上核桃油才显得光亮些。想看石头,去河边的黄河奇石苑,那里有上古时期的巨石,经过黄河长期冲刷形成的各种形状的奇石品相惟妙惟肖。
水车广场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那座白色雕像,是一个少女,称之为黄河少女。她仪态大方,一手捧长发,一手扬洒梨花,面容清秀、质朴、柔美。望着她,我有些不解。
在这九曲黄河的中下游,兰州、郑州有不少黄河母亲的雕像,都是一位妇女怀抱孩子的造型,体现母亲的含义。而眼前的这座雕像,为什么是少女呢?
想着想着,我忽然悟出,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一路吸纳雪水,兼收并蓄,流淌到贵德,路程不远,属于上游。比起它5000多公里的路程,的确还是少女时期。
这里是黄河的少女时代:树木葱茏,是她窈窕的体态和蓬勃的气息;灿灿雅洁的梨花,是她秀丽明朗的面容;那清清奔腾的黄河水,更是她澎湃奋发的青春的血液。
不少人在黄河少女雕像下合影,有叽叽喳喳鸟儿一样的少女,从服饰上看,有藏族、回族、土族,那鲜艳的装束、靓丽的面庞,像河流翻起的朵朵欢乐浪花。有体健的中年人,大气沉稳,像是搏击风浪的粗胳膊的健壮水手。有鹤发飘逸的老人,面目慈祥,饱经沧桑,那手掌和额头的纹路像这流水的脉络。
黄河是古老的,又是年轻的。
哦,这梨花小城,这古老又年轻的河!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