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文艺

反复读经典吃尽其中味

2015-04-23 08:03:16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李连相

什么是经典?著名作家、报人梁衡曾做过概括: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说为典。经典标准有三:一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二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三是经得起重复引用,能不断释放能量。由于长期的文化积累与筛选,每个领域都有各自的经典。而更高层次的是理论和学术经典,特别是政治与哲学方面的经典。”根据这一概括,笔者以为, 《论语》是经典,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捧读在手,反复咏诵,牢记于心。 《共产党宣言》 《资本论》是经典,其中许多精辟论断,至今仍闪耀真理的光辉。 《为人民服务》 《纪念白求恩》是经典,许多共产党人深谙其深刻之道理,以张思德、白求恩为榜样,为人民的利益不懈奋斗。 《红楼梦》《西游记》 《三国演义》 《水浒传》四部中国古典小说是经典,其虽历经几百年,再版、印刷过多少次,但如今仍有许多人爱不释手,心不外驰,惜时苦读。 《平凡的世界》是经典,是茅盾文学奖桂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作家路遥虽已去世20多年,但他的这部100多万字的小说,很多人今天还在阅读,孙少安、孙少平的形象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人生。总之,凡经典,都凝结了人类智慧和文明精华,都经过历史和实践的检验,都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都令人百读不厌进而引发思考、启迪心灵。经典范围很广,每种学问、每个学科都有经典之作,都期待着更多的人去阅读。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说,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书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读一遍两遍以至于无数遍。

经典之所以要反复读,因为其揭示的真理、规律,乃至精彩篇章、结构和睿智之语,不是读一两遍就能理解透彻了的。初读只是一种入门、一种感觉。入门和感觉,收益不会大。只有反复读,把入门变为进门,把感觉变为思考,才能领悟经典之精髓。换句话说,反复读,就是对书中内容逐渐加以消化,最终成为自己的知识。犹如蜜蜂,终日周旋于百花丛中,择取花朵之营养,一点一滴地吮吸,不断地去粗取精,最后酿成香甜可口的蜂蜜。俄国文学家果戈理的 《死魂灵》是部文学经典。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说: “这部书不是读一遍就能了解的,读第二、第三遍时,还完全像读一本从来没有读过的书那样,可以说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这种重读,自然不是像擦玻璃那样,在知识的表面滑来蹭去,而是像钻头那样,每复转一圈,就钻进一层,探得新矿苗,钻出新‘门道’。书中的 ‘门道’,包括思想、立意、表现方法、结构语言等,恐怕也只有在反复阅读中才能揣摩透。”

反复读,不是简单地重复遍数,而是做到每一遍都要精读。精读,就是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上一句、上一段搞不明白,就不要读下一句、下一段。要想尽办法吃尽书中味。精读如同爬山,要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不要企图一步跨到山顶。精读又如同吃饭,食物只有慢慢咀嚼,进入胃肠才能逐渐消化。 “狼吞虎咽”吃 “快餐”,心浮气躁坐不住,经典是读不进去的。据说,我国宋代有个姓陈的读书人,恨不得一天把所有的书都读完,一下子成为学者。他读书浮光掠影,无大收获。后来,他请教大学者朱熹。朱熹告诉他,你以后读书,每次只读50个字,一连读上两三百遍。从此,他按照朱熹所教的方法去做,边读边思考,前面的读懂了,再读后面的,果然,他把读过的书变成了自己的知识,真正成为有学问的人。

反复读经典,需要挤时间、下苦功夫。现在,许多人工作忙、家务事多,抱怨没有时间读书,更谈不上攻读经典了。世界在变化,国家在发展,这个时代、这个年头,不忙的人究竟有多少?忙是客观存在,即使再忙,也要像钉子进入木板一样硬挤,挤出时间读书、钻研经典。假如一天读上两个小时,一年就读了730多个小时,那该有多么大的收获啊!

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我们国家把 “全民阅读”这几个字写入 《政府工作报告》,旨在倡导全民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结合起来。这样,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在第二十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们要积极投入到 “全民阅读”的氛围中去,多读经典,反复读经典,用知识和智慧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铁路人的神圣使命。

上一篇:4·23世界读书日
下一篇:以情入画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