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荣勋
2013年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西安铁路局安康车辆段,成了一名货车检车员。初出茅庐的我对未知充满了渴望,心中满是对车辆的憧憬和崇拜,内心早已是热流涌动、激荡万千,恨不得马上奔赴铁道线,去倾听钢轨的心跳,感受车辆的温度。
从轻松的校园到繁忙的站场,手中的笔变成了检点锤。一脸书生气的我,每天跟着师傅踩着石砟,迎着朝阳和晚霞,一锤锤地钻探敲看。
秦岭南麓的气候季节变化很明显,记忆中只有夏天和冬天。
夏天,站场股道里的温度达到50多摄氏度,钢轨热得发烫,我们经常要戴着厚厚的手套作业。作业没一会儿,全身上下就像洗了个热水澡一样,大汗淋漓。可是要不了多长时间,由于在股道里来回奔走,衣服又会被烤干。就这样,在衣服的反复湿透、烤干中,我的体力和意志力都在经受着考验。
冬天,特别是在夜班的时候,气温达到零下十几摄氏度,寒风刺骨,单位特意给我们配备了棉大衣。为了御寒,我连护膝也戴上了。可是即便这样,在北风呼啸的夜晚,我依然被冻得瑟瑟发抖。
几个月之后,无休止的白班夜班的交替让我感到心灰意冷。我开始抱怨,在股道里把检点锤敲得哐哐响,把自己的不满都发泄在 “无辜”的车辆上。我开始变得消极懈怠,内心滚烫的温度逐渐逝去,只剩下眼前一堆冷冰冰的钢铁。
师傅看穿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说: “我干了20多年的列检,每天都要面对这一堆铁疙瘩。任何东西都是有感情的,它们也有自己的温度。只要你用心体会,就会明白的。”师傅工作起来非常细心,是车间的防故能手。踏面擦伤、小横梁折断等一系列故障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每次技检列车时,他总会对我检查过的车辆进行复查,并告诉我故障的多发部位和处理办法。
在师傅的鼓励下,我开始脚踏实地地将自己的青春安放在绵长的铁道线上,汗水在一锤锤的敲击中挥洒着。我学着去抚摸每一个车辆配件上的标记,感受它传递出来的能量,想象着它的主人在精检细修之后,赋予它怎样的品性,在下一站依然留有余温,并一直传递下去。我想,这大概就是车辆人的情怀吧!
只要用心体会,铁疙瘩也有自己的温度。我相信,当年肯定有人用这句话来鼓励师傅,正如师傅用这句话来鼓励我一样,这代代相传的车辆情怀,永不磨灭。这份手递手的温度,让铁路人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中,默默坚守,诠释着朴实无华的铁路精神。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