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友
作为一个酷爱旅行的人,行走世界是最大的梦想。
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热衷于从行走中寻找乐趣。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几年前,我从美国考察回来,曾经写过一本 《与你一道去美国》。我在书中提出的 “文化行走”的概念,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认同。
我以为,文化与行走是相辅相成的。文化需要通过行走去宣传、认识,以升华文化品位。行走需要文化衬托、渲染,以提高行走品质。文化行走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应该包括三要素:一是欣赏,要善于从大自然和客观环境中发现美。二是消化,将美的东西去粗取精,为我所用。三是记录,升华感受和认识,形成文字成果。
读冰夫先生的历史文化散文,更加坚定了这种认识。
我与冰夫相识多年,他有着一颗可贵的童心,好奇、好学。他精神精干,练过舞蹈,结实的腿脚,膨胀着闲不住的张力。他热爱大自然,酷爱旅行,每到一个新地方,下车就开始寻访典故、挖掘历史,回到宾馆就迫不及待地将心得记录下来。他将这些文字定性为 “历史文化散文”,我很认同。他的行走,比一般的旅游更有意义,理应属于文化行走的范畴。
冰夫的历史文化散文,借故事说理余味无穷。
许多古人都有行走四方的志向。人走远了,故事还在。文化行走,可以搜集这些故事,从而获得历史文化的传承。古人好建桥,然而,不是人人都可以建桥的。冰夫在 《没有油菜花的婺源》中讲述了一个建桥的故事。在古时江西桃溪,凡官居五品以上才可建桥一座。有一商人花钱买了个知县,虽不及五品,但其人缘好,乐做善事,族长破例允许他在溪边岩石上建了半座桥,桃溪的36座半桥,其半座桥便由于此。如今,桃溪的旧桥大多湮没在历史烟尘中,新桥仍在不断涌现,旧桥与新桥,共同叙说着积德行善的故事。 《梦在临川山水间》说是讲抚州,实则是讲汤显祖。一部 《牡丹亭》,让老汤头名气天下。汤显祖不仅文章好,还贵在洁身自好、不侍权贵,直至归隐之后才成就功名。这个故事告诫后人,人活得要有气节,不可苟且偷安。 《汉宫秋色里的凄美与无奈》,描绘了昭君出塞的悲壮画面。她献出了自己的爱,赢得了匈奴与汉朝六十年的和睦相处。从冰夫的笔下,我们还读到了沈园里的凄美爱情, “狸猫换太子”的传奇故事,俞伯牙琴台遇知音的绵绵音韵……
冰夫的历史文化散文,借史话道今寓意悠长。
余秋雨先生说: “散文什么都可以写,但最高境界一定与历史有关。”历史没有韵脚,没有虚构,没有开头结尾,但历史有气象、有情节,有大量边走边叹、夹叙夹议的自由空间。冰夫写道: “踏着温暖明亮的阳光,穿梭于民居宅院中,仿若钻进了时光隧道,一下子回到几百年前。”他一路走来,一路寻觅,山水间的历史遗迹,开启了他想象的空间,使之思绪纵横驰骋,下笔游刃有余。从滁州山麓间的一座小亭,联想到欧阳修的 《携一瓶酒来醉翁亭》,用心体会这位历史老翁的山水情结、平民境界。这座山间小亭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显然是名人效应,彰显文化的力量。
冰夫写史话,还兼有考证的责任。 《宛陵秋意里的诗酒人生》记录了冰夫对李白人生的考证。李白一生迷雾重重,如死因之谜、身世之谜、籍贯之谜等,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冰夫以宣城为据点,展开探索之笔。李白曾七次进宣城,这里有他喜欢的谢緿楼、敬亭山,有他钟情的美酒和酿酒师……冰夫得出一个结论:宣城乃李白的病故之地。在 《在时光深处跳舞》中,冰夫认真探究海瑞的身世、性格、操守,乃至高龄纳妾的来由。海瑞为何被 “罢官”?缘由他不与黑暗同流合污。海瑞一生娶过七次妻妾,当时纳一个妾至少300两银子,他纳妾的钱从何而来?为了海瑞的声誉,冰夫很着急,他追根探源,终于弄清了海瑞的钱乃 “交际所入”,即为人写墓志铭所得到的润笔费。事实上,江西龙南县令吴诚的墓志铭、浙江参政林宏宇母亲的墓志铭,均出自海瑞之手。
冰夫的历史文化散文,借古诗抒情韵味醇厚。
游山水,读古诗,是冰夫的行走习惯。 《九曲放排》中,冰夫乘竹排,游武夷山九曲溪,借山水风情,寻柳永遗踪。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宋词的音韵中,品味美景,不亦乐乎。 《桃花潭,一首诗燃亮的夜晚》中,冰夫行走在桃花潭的小径上,吟诵着李白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句,追思李白与汪伦的友情,寻觅桃花潭隐藏的秘密。所谓桃花潭水深千尺,原只有二十米深。冰夫明白,人之情,深无度。在三清山的玉光亭,冰夫读着王安石的诗: “传闻尺玉此埋淹,千古难辨伪与真。每向光亭风月夜,更疑山水有精神。”相传,玉光亭是神仙埋美玉的地方,因为是传说,王安石怀疑它的真实性,但仍然用浪漫的词句解读了它。这分明是一种美学的力量。
由此可见,冰夫的历史文化散文写作有着一种积极的探索意义。我以为,这种探索还应该从两个方面给力:一是拓宽写作视野。讲故事,不能拘泥于故事,寻古迹,不能拘束于古迹。要善于从历史故事和古迹中,寻求更深层的发现,避免简单的抄录和剪辑。二是丰富文化含量。文化性决定旅游散文的内在质量和深度,这种文化性在于行文的融会贯通和行走无痕,在于通透的文化脉络和文化氛围。
文化行走,说到底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审美心态。 “文化行走”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特别是随着 “生态旅游”观念的注入,为文化行走丰富了新的内涵。尊重自然,崇尚天地,与自然对话,与天地融合,行走者就可以从中找到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这无疑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由此,我十分欣赏冰夫的历史文化散文,它能让人得到文化行走的快感,在快乐中增长知识、有所启迪。
此文是作者为冰夫历史文化散文集 《在时光深处跳舞》写的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