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宏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 “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读读《弟子规》。 《弟子规》1080字,本是童蒙养正宝典,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笔者作为一个年值耄耋的老塾生,着实对此感悟颇深。为使广大青年读者对优秀的国学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鄙人诚愿力尽绵薄。现就 《弟子规》一书,简释如下。
国学点籍 《弟子规》,作者李毓秀(1662~1722),山西绛州人,清季康熙年间秀才。这位先师,长期在私塾执教,教学经验甚为丰富。此书初名 《训蒙学》,后经修定,易为 《弟子规》。全书以至圣先师孔子之 《论语》中的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开篇,又续分数函,各选 《论语》 《孟子》 《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精纂而成,其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确是一本向学童传授言行规范和处事之道的蒙学名著,曾与倍享盛誉的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齐名。全书通用三字句式,共计360句。不但大体合辙叶韵,而且包括了北方常用的十三道大辙。计有人辰、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江阳和中东各个专用辙口儿,真可谓诗味浓郁、情趣昂然、朗朗上口、易于流传。不仅在古代,对现代人而言也是一本务必加以研读的国学典籍,因为它对家庭教育同样具有重大意义。为进一步领悟国学精神,借鉴先哲智慧,兹将 《弟子规》中的192句嘉言,撷选如下,以供记诵。
第一章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第二章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返必面;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亲有过,谏始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第三章 “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第四章 “谨与信”:冠必正,纽必结;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第五章 “泛爱众”: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己;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第六章 “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