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马
图为潘传贤书法作品
以擅长狂草著称的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潘传贤先生,生于1949年10月1日,真正是一位与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书法家。他的狂草,如同群峰竞秀,江河奔流,承继古贤又师法造化,蕴含深厚传统,又极富时代气息,给人一种催人奋进的感召力。
作为铁路草书名家,潘传贤先生走的是一条博而后专、专中有博的书学之路。他祖籍河南荥阳,生于徐州,幼受庭训,并得乡贤哑道人郑斯立、史学教授蒋庭曜二位先生的传授,始入门径。学生时代自唐楷入手,旁及汉隶、章草。在十年动乱期间,随知青上山下乡大潮,他插队落户于刘邦故里沛县农村,劳作之余,朝夕临池不辍。为增加临帖照明亮度,他在牛棚改建的土坯房之壁挖出3个灯台,天长日久,几盏油灯在满是 “屋漏痕”的土墙上熏出3道长长的 “墨迹”。后来返城参加铁路工作,任徐州铁路分局文联驻会秘书长之后,他更是如鱼得水,刻苦磨砺,书艺大进。1986年,由王学仲先生题写展名的 “潘传贤桂林山水书法展”在桂林举办,他那传统底蕴深厚又极富创新意识的作品得到李骆公、谢云等书界名流的赞赏,一时好评如潮。199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由沈鹏先生题签、佟韦先生作序的 《潘传贤书法作品集》,受到书界关注。佟韦先生对他的书法如此评价: “传贤可驾驭各种书体,且其艺不俗。像实用性较强的真书,他竟能写得飞动有趣,尤其其中的魏碑书作,刚劲挺拔,意态活泼,确属不易。篆隶各体,端庄工稳,古朴沉雄,也是难得。其行草书,特别是草书,给我的印象最深……”
此后20多年,虽然多次在国内外获奖,但他更多的还是乐于临池,甘于寂寞,不治他技,专攻狂草一艺,以 “十年磨一剑”的精神,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目。2009年,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潘传贤草书<蜀道难>墨迹·碑拓全集》,更是得到广泛赞誉。该碑由41块重达千斤的青石刻就,现置于江苏徐州潘塘风景区。作为当代屈指可数的草书名家,很多熟悉他的朋友感叹,真想不到那些气吞八荒、心游万仞的草书竟出自温文尔雅、甚至低调得有些腼腆的潘传贤之手。在这里, “字如其人”已经不能诠释他和他的书法艺术。他这个人与他笔下的字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空间张力,或许这也正是书法作为 “艺术中的艺术”之魅力所在。
时下论及书家学养修为,有的像一盘菜,色香味不差,只是单摆浮搁在台面上,一箸下去就见了底;而有的则如一坛酒,肚大口小,内藏佳酿而瓮口常缄。潘传贤先生当属后者。从潘传贤先生的狂草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怀素和张旭之笔法神韵。这两座草书的高峰,他苦苦攀登跋涉了数十年,其志在于专精,其勤在于不辍……从怀素那里,他得到了跌宕、跳跃、排叠的章法和饱含仙气与佛性的线条,更得到了时密时疏、时疾时缓的悠游心手;从张旭那里,他得到了熔铸篆隶、圆头逆入、笔笔中锋的古意,更得到了重若崩云、轻如蝉翼的线条张力。从怀素那里,他悟到了超然物外,云淡风轻;从张旭那里,他悟到了洪荒大野,万物苍茫。此外,王铎、祝允明、傅山、徐渭等明清草书大家的精髓亦可在他的笔下窥见端倪。潘传贤先生说,写字的终极目的是沿着古贤的道路找到自己。他的字,笔笔有来历,字字见规矩,但又都是确凿无疑的 “潘氏符号”,绝不描摹和雷同于别人,真正做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观潘传贤之书,你会联想到大川出峡,一泻千里,大云出岫,席卷九州。潘传贤先生作书习惯高执长毫,于挥运间借力发力,或露锋切入,破空杀纸;或中锋逆起,入木三分。通过自由的笔管在掌心间的旋捻、俯仰、提按、跳跃、使转等,体现出笔毫重若云崩、轻如蝉翼的丰富舞蹈。观其书,不闻 “忽然绝叫三两声”,却已是 “满纸纵横千万字”,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的是笔墨自由松弛中的精确,是线条迅疾舒缓中的到位。丈余鸿篇巨制,能够精细入微;巴掌宽的草书条幅,尽显苍茫气象。所谓 “致广大而尽精微”,在潘传贤先生的作品中得到完美的诠释。
在5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潘传贤有着自己清晰而深刻的艺术思考。 “入古入规矩是根本,创新和求变是趋势,顺势而为才会有所作为” “有来由和求变化是艺术腾飞的两扇翅膀,变则通,变则活。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谁都会认识它们是树叶而不是别的,世界上很难找到一片像枝干的树叶,如同很难找到一个像鬼的人” “世界上没有无源头的河流,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河流,更不会有飞上天的河流” “造化在于不离其宗而达万变,不逾矩而随心所欲也” “书法的基础和前提是写字,而不是别的什么;而书家的根本任务是写出自己,而不尽是描摹他人”……他这些饱含体悟的 “书法箴言”是书本上很难找到的。的确,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勤思善悟与刻苦磨练,潘传贤达到了不择纸笔、随机应变、左右逢源、疱丁解牛、技近乎道的境界。在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主办的数次公益活动中,他即兴表演的巨幅狂草倾倒了无数观众。
作为一位30多年的铁路“老文联”,他既是一位谦逊内敛的学者型书家,又是一位具有超强组织能力的文联工作者。上世纪90年代初,他被选调进京,任中国铁路文联中国铁路书协秘书长。作为铁路书坛的领头雁,他从善如流,敬业乐群,组织和策划了一系列立意新颖、影响深远的书画展赛活动。他还立足铁路,面向社会,带动和培养出了一批书法骨干,闻名书坛的 “火车头兵团”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入厂矿、进军营、下基层、走农村,在中国文联、文化部等有关部门组织的 “送文化下基层” “书法进万家”等大型公益活动以及抗震救灾、抗洪赈灾义卖活动中,总能看到他不辞辛劳、挥毫泼墨的身影。他还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被中国文联授予 “优秀文艺工作者”和 “优秀组织工作者”称号。
钟繇笔法曰: “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我臆想的解释是:每道笔触都能如镜子一样反映出书家的人格和境界。风雅美妙的书作,原来就是挥毫的那个人啊!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德艺双馨。潘传贤先生其人其书散发着一种磁性,吸引着我们的感官和思维朝着中华文化神秘和美好的方向行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