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更申
孔庄站尚在图纸上时,我的大舅王喜寿、父亲张德和就随着工程局的建设大军,开进太行山深处,用简陋的设备,肩扛、手抬的作业方式,开山、架桥、铺路,让共和国的铁路线一寸一寸向前延伸。几十年后,每当提起那段峥嵘岁月,父亲总说: “詹东线的建设工地上,活跃着苏联专家的身影。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我们搞建设,外国人都想把中国建设好,我们自己更要努力、争气。”一声汽笛长鸣打破了大山的宁静,孔庄站开通。父亲毫不犹豫地服从组织安排,留了下来,此后南陈铺、五阳、东田良一个个太行小站,留下了父亲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的繁忙身影。退休后,父亲还在小站的铁路专用线上找了一份临时工作。几年后,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坚守了几十年的热土,回到冀南的故乡村庄,叶落归根。大舅离开孔庄站后,继续他的筑路事业,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奔波,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从岗位上退下来。
许是与孔庄站有缘,1993年寒冬的一天,我乘坐一趟慢车前去车站报到。下车后,只见群山环绕,人迹寥寥,几近隔世,心情降至冰点。这地方如何能生活下去?别说工作了。想起父亲送我上车时说: “孔庄再苦,也没有修路的时候苦,别人能在那地方工作,你也照样能。”我稍感安慰。
“艰苦不怕吃苦,安全即是奉献”,这是孔庄人的共同特点。站区的铁路职工们一如那大山的性格,多沉默状,没有花言巧语,朴实、善良。他们身处艰苦之所,极其乐观,从不言苦。大家以手中的信号灯、信号旗为武器,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严守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安全规章,为大动脉的畅通辛勤工作着。融入这样的战斗集体,所有的懦弱、牢骚和不满,只能随风而去,力量油然而生。
朔风劲吹的一个后半夜,我正在宿舍中酣睡,一阵敲门声突然响起,传来车站值班员李健的声音: “更申,快起,全站停电,到1号清扫房加班。”我一骨碌爬起来,摸着黑,迅速穿好衣服,就往外跑。跌跌撞撞赶到1号清扫房,确认股道空闲、手摇道岔、加锁、准备进路、引导接车、确认列车到达,一个个作业环节不敢有丝毫马虎。我和高挑个儿的河南沁阳小伙张学峰忙个不停,配合十分默契。是夜,在连锁失效的前提下,全站上下众志成城,确保了一趟趟客、货列车顺利通过。司机鸣笛的声音,一次次划破夜空,似向大山敬礼,向坚守的我们致敬,我们心中格外甜。
夜幕降临,下了白班,我被叫到站长室。只见柴江波站长立在站场示意图前,深思熟虑,真如一位临战的将军。待人员全部到齐后,柴站长严肃地说: “刚刚接到通知,明天早晨有专运任务,大家辛苦了。除要对所经线路上的正向、对向道岔及邻线上的防护道岔加锁外,还要在进入站区的几个路口站岗放哨。”我们一听,顿时来了精神,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柴站长干脆利落,讲明注意事项,并一一分配任务。次日,天色未明,集合点名,披着星光,我们向负责的区域进发。我站在2号清扫房南侧的一个路口,机警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唯恐出现意外。当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时,一趟墨绿色的专列鸣着笛音,欢快地由南向北奔驰而去,大家欢呼雀跃。
大自然并不嫌贫爱富。又一个春天到了,孔庄的山格外绿,桃花、杏花等各色花朵竞相绽放,点缀其中。偶尔从繁华的城市里前来踏青的人们,见到在孔庄站上班的我们,不由得羡慕地说: “你们生活在神仙的世界中,多好,幸福啊!”大家听后,点头称是。何必要把谜底揭开,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分享一下孔庄春天的快乐吧!这是常年寂寞的山里人,最愿意看到的。
晴好的中午时光,休息时间,我与庆洲、永辉、学峰等几位单身贵族一起,从小食堂内端来山西风味的面食和土豆,于院子正中的一棵大柳树下席地而坐,一人一瓶从站台旁的小卖部购得的月山啤酒,边吃边谈,其乐融融,主题仍为安全畅通。如有谁得奖、受表扬,这饭就吃得非常香甜可口,酒饮得分外酣畅淋漓。此情此景,真似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陶翁隐居,是为看破红尘,我等落户山间,却为国字号的大事业。
进入新世纪第三年的秋天,一向健康的父亲病了,于故乡小县四处寻医问药未果,不得不走进省会。位于滹沱河南岸的这座城市,父亲并不陌生。石家庄站是他入路工作的地方,那时父亲才16岁。走下火车,父亲看一眼分别了半个世纪的地方,大叹今非昔比,不敢相认。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父亲被查出胰腺癌晚期。躺在病床上的父亲,与我谈起他的孔庄岁月时说: “孔庄站修路那会儿,多少筑路人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留给了连绵的大山。爸爸又多活了几十年,即使这次过不了这个坎儿,也没什么。”次年,父亲还想重回太行山看一看山区小站,终未如愿,带着遗憾,驾鹤西去。
如今,我已离开孔庄站十几个年头了。梦中时常回到青春似火的小站,候车室大门上方悬挂的 “共青团车站”的团徽依然熠熠生辉。他是曾任高平车务段团委书记的韦晋红——一位热情奔放的三晋汉子悬挂其上的。当时的韦书记近而立之年,朝气蓬勃,笑容时常写在脸上。继获得 “共青团车站”的称号后,孔庄站又获得了 “全国铁路先进党支部标杆” “全国青年文明号” “铁路工人先锋号”一个个叫响全路、叫响全国的荣誉称号。这对于一个身处大山深处的小站来说,着实不易,那是一代又一代孔庄人扎根山区、努力奉献的结果。
特别值得欣慰的是,以坚守著称的孔庄精神,与二七精神、巴山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一大批宝贵的精神财富一起,构成了 “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的底色。如薪火相传的力量之源一样,孔庄精神已经融入铁路人的血脉之中。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