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丽华
图一为郑丽君。
吉林客运段广播员,中国刀画家协会会员。在繁忙的一线工作之余,她常年坚持自己的刀画创作。2013年11月,在吉林省敦化市举办的刀画展中,她的作品获得优秀奖。她的多幅刀画作品已被日韩等国家的刀画爱好者收藏,作品《金秋岁月》被山海关长城博物馆收藏。
虽说已过不惑之年,可郑丽君却依然保持着女人特有的美丽。她不但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得多,而且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优雅与睿智,这或许就是她常年从事刀画艺术创作的缘故吧。曾听一位名人说过: “女人40岁之前的美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而40岁之后的美丽却只与自己有关。”是的,一个善良、自信、有追求、有梦想的女人想不漂亮都难。而刀画家郑丽君正在此列。
郑丽君现在的职务是沈阳铁路局吉林客运段广播员。早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当时学校的美术老师非常惊叹于她的绘画天赋,对她在绘画方面给予了很多指导。也就是在学生时代,她积累下了深厚的素描及水粉画功底。可是造化弄人,一向被美术老师看好的郑丽君,最终却没能如愿考进美术学院,在身为铁路职工的父亲的动员下,选择了铁路。
走上工作岗位的郑丽君曾一度放下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在岗位上焕发着自己的风采。她周围的同事和领导对她印象都非常好,说她不但人生得漂亮,人品也极佳,对工作极其认真。每当在乘务工作的间歇里,郑丽君看着车窗外流动的美景,内心总会产生一种冲动,想把这些美景画下来。还有,当她看到身边努力工作的同事们的身影时,也总想要将这些可爱的人放进自己的作品之中。于是带着这个美丽的梦,她又一次拿起了画笔,走进了创作天地,如饥似渴地徜徉在刀画艺术的海洋中,刻苦钻研绘画技法。
说起现在所从事的刀画艺术创作,郑丽君感触颇深。作为一名长期出乘在外的列车服务人员,一个有着女儿和母亲双重身份的女人,她的苦和累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她只能在少得可怜的休息日的夜里熬夜学画。有时画着画着,她就趴在画案上睡着了。
在刀画创作的过程中,郑丽君领悟到:真正有味道的作品,必须要求作者长期脚踏实地地在现实生活和大自然中仔细观察、体验、摸索,领会景物的灵性,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因此她首先从陶冶自己的情操与增长自身的才智方面入手,努力观察事物的形态,全面充实自己的绘画知识。短短几年时间,她就将刀画这门艺术掌握得纯熟自如起来。
郑丽君所在的吉林省敦化市是中国刀画之乡。一个偶然的机会,郑丽君结识了刀画传人宋俊杰先生,并于2011年3月正式拜在宋俊杰先生门下研习刀画艺术,这是郑丽君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神奇的刀画,有着超现实油画之称,这门艺术将她带进了一个如童话般美丽的世界。在名师的指点下,她的刀画技艺有了质的飞跃。郑丽君就地取材,画自己心中的长白山天池,画自己心中的松涛飞云瀑布,画自己心中的小桥流水人家,画自己心中的冰雪雾凇,画自己心中的白桦林之恋。她还画列车上值乘的姐妹、各个时代的火车头、速度如风的动车组列车……
各种荣誉纷至沓来。郑丽君在沈阳铁路局举办的各类绘画展中获得多项荣誉,得到了专家的好评。她的多幅刀画作品被刊登在了各级报刊上。2013年11月,在吉林省敦化市举办的刀画展中,她的作品获得了优秀奖,她成为了中国刀画家协会会员。如今,郑丽君的多幅刀画作品已被日韩等国的刀画爱好者收藏, 《金秋岁月》被山海关老龙头博物馆收藏。
作为一名普通的铁路女职工,郑丽君并没有在忙碌的工作与家务中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尽自己的所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自己的艺术之路。她誓将刀画这门始创于上世纪70年代的新绘画艺术发扬和传承下去,将铁路女职工的风采,用自己手中的画刀展现出来。
图为郑丽君及其刀画作品。
田丽华 提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