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庄,是太焦线上一个四等小站,地处太行山区泽州盆地,这里狭窄封闭,临谷环山,交通极为不便。1960年,孔庄站区随着晋煤外运黄金通道——太焦线的开通而建立。铁路有100多公里穿越豫晋交界的太行大峡谷,日均接发列车154列。这里山高谷深,桥隧相连,每一米线路、每一处设备、每一块危石都要靠驻守在这里的铁路人守护。整个站区有54名职工,全是男人,分别属于车务、工务、电务、供电、公安等系统。受地理位置所限,孔庄是郑州铁路局管内唯一不通公路的站区。“守着铁路出行难”,就是这里真实的写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走桥梁、穿隧道、爬峭壁,与世隔绝、枯燥乏味,只有这54条汉子守在这里,并取得了安全生产54年的好成绩,保证了晋煤外运大通道的畅通。
虽然条件艰苦,可对于安全工作,孔庄人却从不含糊。涂国长“捅山工”的工作,已经干了20年。由于线路两旁的山峰风化严重,岩石极易滚落造成事故。为消除安全隐患,他与同伴们每年从5月1日汛期开始前,持续一个多月,利用植被还未完全生长,山体便于观察的时机,爬上铁路两侧的山头,对山体进行检查。在近一个月里,在他所负责的三四十公里内,常常要清理出重达10几吨的碎石。 山上没有路,他们便用镰刀砍掉荆棘,自己开路。这里的陡峭山坡,这里的峭壁悬崖,这里的一草一木,记录了他们无畏的身影和足迹,记录了他们的奉献和忠诚。李泽亮2003年6月调到孔庄时,站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他几乎退缩了。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这一干就是10年。10年来,他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每天早晨天不亮,他便带领职工走上了轨道,在所管辖的17公里长的线路上开始一天的劳作。他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病,每弯一次腰都十分困难,但为保证钢轨平顺,他咬着牙经常在钢轨面上跪着检查轨道病害,以至于膝盖都磨出了老茧。10年里,他有9个春节是在班组值班中度过的。他总是说:“大家都不容易,过年怎么着也得让人家回去,我守着。
偏僻的地理位置没有挡住孔庄人前进的脚步,恶劣的生存条件没有压垮孔庄人顽强的意志,面对着曾经吃水难、吃菜难、就医难、行路难的诸多困难,面对着“石头支锅,房在山窝;天作帐篷,大地作床”的诸多艰辛,面对着“电视没频道,手机没信号”的贫乏枯燥,一茬又一茬的职工来到孔庄,他们以“以山为伴、以苦为乐”的坚守之情,以“我不来谁来,我不干谁干”的无私奉献,以“铁路养我一家子,我养铁路一辈子”的不渝忠贞,践行着“艰苦不怕吃苦,安全既是奉献”的孔庄精神,弘扬着“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
当前,我们正在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想,“孔庄精神”就是我们的活教材和典型参照。它像一面镜子,照进我们的灵魂深处,照出我们在理想信念、作风行为、言行举止等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引发我们深思和觉醒。如果我们能像他们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无私奉献、锤炼过硬作风,就一定能更好地展示铁路企业的良好形象和铁路人的精神风貌,不断凝聚起铁路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强大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