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
当我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的夹缝中进入圆明园,顺着“万园之园”的小径,从阡陌交错的乡村原野来到具有现代文明气息的“西洋楼”的残垣断壁,使我感叹到圆明园的大、圆明园的昔日气派。
在参观圆明园之前,我就阅读了圆明园的历史沿革,了解了圆明园的规模,这座清朝鼎盛时期历经150多年建设和不断补充完善的皇家园林,在我心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概念,经过实地参观,虽看到的是荒草水塘和建筑物的残垣断壁,但我们还是从园区的规模、园区的介绍及3D复原演示中看到了昔日的辉煌和灿烂。这个容世界文明与中华文明、集人类智慧于一体的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人称"东方凡尔赛宫"的万园之园,在西方列强的一把火中化为灰烬,同时也将中华民族的尊严烧的一无所有。在我们感叹与愤慨之余,我们可以忘记是谁打了我们,但我们时刻不能忘记我们挨打的原因,那就是国家的落后,国力的虚弱,不能保护我们的的国家,不能保护我们的家园,那当然就更不能摆脱皇家园林被掠夺、被焚烧的命运了。
《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里有这样一段话: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是啊,在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跪迎。也许,人们还在记恨诗人龚自珍的儿子龚橙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去带路。这,一个是说明清政府的懦弱,一个是民族的败类。但我们更深层次的想一想,西方列强敢于在中国的土地上气宇盎然的撒野、大肆的掠夺、焚烧,比在自己的土地上都自由自在,就是因为我们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任人宰割,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泱泱中华,在强盛的时候,是何等的风光,那个国家不是俯首称臣。可再看清朝后期的中国,由于国家的落后,由于国力的虚弱,在世界列强坚船利炮的攻击下,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成为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使中国成为列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既不还本,又不付息,想多会儿来拿就多会儿来拿的银行,土地被一片又一片的割去,主权一片又一片的沦丧,国之不国,民不聊生。正如李大钊写到的:“圆明两次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随着历史的前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残灰随晚烟飞去,可留在中国人心中的痛和烙在中国历史的伤疤,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抚平的。
作为中国人,就应该经常聆听圆明园被烧的故事,经常回想圆明园那一根根书写着一个国家耻辱的残留的柱子,勿忘国耻,用我们的力量和智慧,建设强大的国家,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我们不仅要付出,我们还要得到尊重;我们要用坚实的力量,保卫我们的国家,保卫我们的文明成果。
(冯根新)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