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母亲节,我想送给妈妈一份特殊礼物,坐在电脑前淘来淘去,似乎并未找到母亲最需要的,两年多未回家,不知道远在他乡的母亲,还好吗?
母亲节那天,刚把电话拨过去就接上了,妈妈一直在等待手机屏幕闪动。我知道,哪怕是一个电话也会给母亲带来激动。母亲话很少,一旦说出来就很直,却遗传了湖南人民的热情,对邻里乡亲关系不错,经常拉拉家常。每个春夏秋天,总有她干不完的活,家里的菜园子、猪圈,还有那一群鸭子,一直受到母亲的呵护,每天的饭菜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瓜果。
上中学的时候,因为长期住校,伙食不好,才去一个礼拜,我瘦了5斤。母亲知道后,把家里的老母鸡杀了炖好就往学校跑,那时候家乡搭车不方便,她便买了个自行车,一跑就是10公路到县城。父亲看到母亲的辛苦,狠下心买了辆铃木摩托,负责接送,他说顺便也可以一起跟着看看女儿。但母亲总是坚持不坐,她说,家里的开支不小,你是家里顶梁柱,不能垮下来。记忆特别深刻的是,那年,眼看临近高考,我却赶上严重的支气管炎,学校管得很紧,每次探亲只能在大门口短暂的看上一眼,母亲不放心,时不时地跟保安说好话。知道我吃什么都没有胃口,母亲把家里自制的黄米粉子带来了,做法很复杂,先将米饭蒸熟,再晒干,然后倒在铁锅里烘炒,冷却后配上黄豆磨成粉,用开水冲泡就可以喝了,每次室友都会过来蹭着吃。后来,母亲来的次数越来越多,分量也大了。但我看到母亲却一次比一次消瘦。一次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因为过度疲劳,之前的腰结石老患。找了几家老中医配过几副药,有了好转,却因为劳累旧病引发。我遗传了母亲的基因,话少,心里却一直想为母亲做些什么,哪怕是为她洗一次脚、捶一锤背。可是学习紧张,根本没办法抽出时间。在云南上了大学后,几乎2年才回一次家,邻里乡亲都会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我,这个女孩是哪家的千金呀?不论刮风下雨,母亲总会在家门口的那片竹林地里等我,常年在外,我成了家里的稀客,母亲忙里忙外收拾,还做了我最爱吃的腊鱼腊肉,家乡味很浓也很香,记忆中的烤鱼味道仍记忆犹新。说起来,跟母亲的聊天时间通常不超过10分钟,有代沟很正常,更多的是母女心灵相通。
长期以来,我并没有对母亲有陌生感,反而看到母亲骨子里的那份母爱的重量。结婚那年,我嫁到了北方。母亲显得很无奈,离得远,回家的时间更少了。母亲知道我的犟脾气,她跟我说,只要我过得幸福,常回家看看,打个电话报平安,她也就足够了。
这些仅仅是记忆中的片段,母亲的心一直感染着我,穿着简朴,待人真诚,却不失内心的坚强。我把对母亲的思念写在了梦里,藏在心底最深处。是你给了我生命,也是你教会了我生活的本质。
母亲节,我在网上买的一款母亲喜欢的花色衣服,正在物流途中,希望母亲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