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我上小学一年级,会自己按拼音认字了。在书上看到一个小故事。说宋朝有个百姓得到一块宝玉,献给当时掌权的大官,大官拒不接受,说道:“您以宝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我若是收了您这块宝玉,那您和我的宝岂不都失去了吗?倒不如我们各得其宝呢?”当时,我只知道不贪的人就是好人,爸爸告诉我,他的名字叫子罕,他的行为叫不贪财,他的品质叫清廉。这便是我与清廉的初次晤面。
2004年,我面临中考。通过电视上播出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认识了一个“飞人”。因为“飞人”在参加工作的34年中,就像一部不知疲倦、日夜运转的机器。这个人25岁当公社党委书记,32岁拥有副厅级职衔,48岁任省部级高官。那一年的中考语文作文是以“承诺”为话题作文。我写的是:名叫牛玉儒,堪比孺子牛。为了草原人民的幸福,为了一纸承诺——在其位,谋其政,喜其兴,忧其患,来了就从未离开。即使生命最后时刻也“未敢忘国忧”,留给人们激情燃烧的梦想。后来了解得知,他不仅是百姓交口赞誉的市委书记,而且是亲戚中“六亲不认”的倔牛。原来,在其任职期间,妹夫下岗时打电话找工作,他说,这事我不能管,下岗是个普遍问题,你们自己想办法,给别人带个好头。二哥想给孩子找工作,他说,这样的事不要找我。一口回绝!他对每一个人都一视同仁,绝不滥用职权。一下子在我心底的形象拔地而起,愈加伟岸高大。一个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却能不为权所惑,不为财所动,不为一己谋私利。于是,我逐渐认识到清正廉洁不只是对自己良知的承诺,更是一个党员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责任的承诺。打这一年开始,我眼里不只有自己、家庭,还因为一个词——清廉融入了我的脑海而认识社会。
今年元宵节,我回家了。给一个朋友过生日,聚会上我们聊起了各自毕业一年以后的工作情况。她是一名教师。说自她当班主任以来,时有家长请吃饭,但都婉言谢绝。我问她,为什么不去呢?不就是一顿饭吗?她坦言,自己不适应那样的场合。也有学生家长在晚上值班时送礼感谢她的,她理直气壮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你们配合我管教好孩子,体谅我的辛苦,就是送给我最好的礼物。这话我在很多年前听到过,没想到今天还能听到。她,25岁,西安美院的一名女教师。与很多岗位一样,作为社会舞台上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角色,一句“这是我应该做的”代表着那些默默奉献、不计回报的平凡却高贵的群体,他们不为别的,只为尊重自己的人格,恪尽职守。
从古至今,历来贪敛与从廉相生相克。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大到国家领导人、高官,小到民警、教师,都能够坚守心中的这份清廉。这清廉,如青莲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百媚流芳。
一个社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千千万的小家庭、无数组织单位、头脑各异的群体构成的,这样才能呈现出不断改变并始终前进的社会百态。只有一个国家能够真正拥有百家争鸣、兼容并蓄的文化,悠久博远、瑰丽璀璨的文明;只有一个民族能够把高品质、大修为、大智慧传递下去并生生不;只有一个时代能够不乏身体力行、用行动书写人格和国格的人;只有一个社会能够清醒地承认这个社会不完美,但依然相信美好,依然努力前行、不断求索,依然挚爱这个社会挚爱这个国度的人,只有一个社会拥有这样的思想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骄傲,我们自豪。只有更多的你、我、他一起践行清廉,从细微点滴处做起,我们才能说,我们身处一个晴朗美好的社会;我们的后代才会说,那是一个真正幸福的社会!(王璐)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