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文艺

济青高铁 走绣惠

2019-03-21 08:19:23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公元1690年

60年前,章丘县城之所以从绣惠镇搬到明水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明水镇靠近胶济铁路。济青高铁的开通,将绣惠这座千年古镇拉上新时代的快车道,让绣江春涨、锦川烟雨、东岭晓月等美景走进人们的视野,让绣惠和明水成为章丘双珠。

去年底,全长307.9公里的济青高铁开通运营,济南至青岛的列车运行时间缩短至1个多小时。

这条贯穿齐鲁大地的高速铁路,构筑起山东拾三纵三横”城际轨道交通网主通道,济南与青岛之间形成济青高铁、胶济客专和原胶济铁路并存的“客货分离六线”运输格局。

济青高铁沿线设11座车站,从济南东站往东第一站,就是位于济南市章丘区绣惠街道驻地的章丘北站——老章丘城西南2公里处。站舍整体构造特色鲜明,以涌泉造型、富有韵律的预制构件和玻璃幕墙构成的建筑外层,寓意泉水喷涌、百脉升腾,体现章丘地域特色和文化气质,简洁、大气、舒朗、流畅,让高铁的时代感与齐鲁大地的地域特色浑然一体。

章丘北站设计为高架车站,轨道距地面11.5米,东西长约1.5公里,采用高站台乘降列车、线侧候车、线上进站、线下出站。一座高铁站的崛起必将带动一方区域的经济发展,这对绣惠来说是个喜讯。

章丘的历史沿革非常有意思,章丘以前是个县城,行政中心在绣惠镇,1958年8月,县城迁至明水镇。1992年8月,章丘县改为县级市,隶属于济南市。2016年9月,章丘撤市设区。

当初之所以把县城从绣惠镇搬到明水镇,主要原因就是明水镇紧邻胶济铁路,交通运输方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农业生产大力发展,为了方便粮食运输和相关物资的采购,章丘的农业总指挥部、钢铁总指挥部和章丘农具厂、轴承厂等工厂都设在明水站周围,全县形成了以明水为中心的工业区域。因为章丘县城在绣惠镇,交通不便、通信条件差,有时为了办成一件事,人们要在绣惠和明水之间来回奔波,因此,县政府决定从绣惠搬到明水。

2015年8月,政府正式撤销绣惠镇,以原行政区域设立绣惠街道办事处。现在的绣惠街道办事处是历史上的章丘古城所在地,是章丘古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据说,章丘之名来自于“章女之墓丘也”。明清县志《三齐记》记载,西汉太守章亥有三女,死后葬于城北山,从此这里叫章丘,城北山改称女郎山。

老章丘城绣惠,东有蜿蜒起伏的长白山,西有肥沃富庶的锦川平原,北有松柏苍翠的女郎山,南有柳绿花红的桃花山。绣江河、漯河穿境而过,滋养了勤劳聪慧的古城人民。章丘八大景中,绣江春涨、锦川烟雨、东岭晓月皆在绣惠境内。

在章丘北站下车,第一个要看的就是绣惠的女郎山。《章丘县志》记载,女郎山有1000余年文化史。1986年和1990年,人们先后在女郎山发现东周墓群、战国墓、宋金元朝壁画墓群。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到此登山揽胜,借景抒情,为女郎山留下许多诗篇。

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李开先被罢官后住在章丘城,常登此山,曾写五律《游女郎山》。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0年),蒲松龄两次游女郎山,写七律两首,“旧迹不知何处去,于今空说女郎山”,感慨良多。

南北朝时,女郎山一带大兴庙宇,香火不断。游人纷至沓来,香客络绎不绝,商贩聚集成市,遂成祭拜、贸易和游乐之庙会。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山上名胜古迹遭到破坏。后来,庙会逐渐销声匿迹。

绣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金章丘”的美誉。来到绣惠,一定要尝尝当地的特产——章丘大葱。

章丘大葱因产于章丘而得名,是山东著名特产之一,具有高、长、脆、甜等特点,被誉为“葱中之王”,正所谓“章丘大葱,绣惠正宗”。女郎山侧有绣江河涓涓流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非常适合种植。章丘大葱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并富含微量元素硒,在当地又被誉为“富硒大葱”。

“如言山东菜,菜菜不离葱。”章丘大葱生吃、凉拌最佳,炒食、调味、配锅亦好,堪称葱中珍品。大葱蘸酱就面饼,是当地老百姓最常见的吃法,同时,大葱又是某些山东名菜的主料和佐料,乃山东人最喜爱的常备蔬菜之一。

本文图片由张汝峰提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