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文艺

梁家河学习有感

2018-09-30 15:39:16来源:用户投稿作者:苟梁山

梁家河,第一个建起沼气池的小镇,第一个新农村的实验点,习近平总书记人生启航的第一步,总书记的第二故乡。一个向往而又神圣的地方只是在书中和媒体上才有所了解,而今有幸在单位的组织下走进了梁家河。

乘坐电车,随柏油铺的马路蜿蜒进村,两山之间种满辣椒的大坝直伸村庄,黄土窑洞已经很少见了,都是整洁的农家小院,新修的石窑,灰瓦盖顶的平房,家家户户好光景,甚至商户都用的是电子商务正观得兴起,只听讲解教授说到“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习书记亲自谱写出的新农村,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40年的变化才换来如今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缘由到底是什么呢?

1969年初,还不满16岁的北京知青习近平同志下乡到梁家河这个穷乡僻壤之地插队一待就是七年,参观的村史馆里展览着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的故事,习书记度过的“四关”更是记忆犹新——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当时的梁家河一贫如洗、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都是生产生活上的最大问题。面对此景,习近平自费到四川取经,率领群众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了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陕北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差,习近平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打坝淤地,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庄稼。如今村口去往村里沿途一片片的淤地坝,“知青井”、“知青旧居”一目了然。

习近平在梁家河与乡亲们同甘共苦,人在一起、心在一起、吃苦流汗在一起的青春岁月,使习近平经受了磨砺,重铸了筋骨和灵魂。自己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带领着村民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最后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这种勇克难关的刚强意志,这种无私奉献的无畏信念,实在令人钦佩,也对当代青年坚定理想、立志成才有着重要意义。定向总书记学习不怕吃苦的精神,勤奋好学的精神,贯穿习总书记的人生,并且任何时候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做任何事只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设身处地的态度,从细节入手,把标准抓劳,将本职干好。必定能够创造辉煌,散发光芒。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