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文艺

《雪域天路》流淌在青藏高原的壮美史诗

2018-05-17 07:38:23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5月1日至5月6日,由中国铁路文工团全力打造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雪域天路》在新建二七剧场上演。该剧为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由中国铁路文工团青年导演王铎任总导演,著名作曲家刘彤担任作曲,著名冻土专家、原铁道部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专家咨询组组长张鲁新担任特邀顾问。通过演员精湛的肢体语言,该剧向观众描绘了一幅来自青藏铁路人的精神肖像。

未去过青藏高原,怎知天地辽阔。

放眼望去,雄鹰盘旋飞过唐古拉山口,雅鲁藏布江在山间蜿蜒流淌。不磷不缁、巍然耸立,珠穆朗玛峰的巍峨身躯直插云端,撑起一片蔚蓝。

在青藏高原,有这样一条“天路”,它如一条银色绸带盘亘在世界屋脊之下,被称作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丰碑。它,就是青藏铁路。

从1956年开始勘测至2006年青藏铁路格拉段通车运营,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级难题。随着风笛鸣响,一条东方的“哈达”傲然镌刻在地球之巅,1956公里的登天之路激荡在江河之源。

千里征程,无悔芳华。几代青藏铁路人在这片热土挥洒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他们留下的足迹,宛如绽放的雪莲花,守护着天路的一片通途。

5月1日至5月6日,来自中国铁路文工团的青年导演王铎和演职人员将尘封在绵长青藏线上的故事,从千里之外“搬”到了北京。为期5天的时间里,一场有关三代铁路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梦坚守、扎根青藏的感人故事在新建二七剧场上演,每场演出座无虚席、掌声连连。

低吟浅唱 诉说旷世情缘

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雪域天路》取材于青藏铁路建设和运营中的真实事件。该剧采用回忆的视角讲述了一家三代铁路人在青春芳华之际投身青藏线,艰苦奋斗、追梦拼搏的故事。作为曾经奋斗在青藏铁路的无数铁路人中的一员,他们最终在这专属于青藏铁路人永不褪色的传奇中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舞剧《雪域天路》讲述的故事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年轻的爷爷响应祖国的号召,为了早日实现建设青藏铁路的愿景,怀着崇高的志向,随队入藏勘测。在一次勘测任务中,他因缺氧晕厥,却在机缘巧合之下被藏族姑娘所救,二人两情相悦,情定高原。

由于勘测任务繁重,爷爷和奶奶聚少离多,很少见到爷爷的父亲对于铁路和爷爷都有很强的抵触感。当爷爷提出想让父亲继承自己勘测工作的想法时,父亲坚定地反抗和拒绝爷爷的安排。在一场大风雪中,抢救勘测数据的爷爷不幸牺牲,父亲也因此理解了爷爷的梦想,毅然决然地背起行囊,穿越戈壁荒野,不畏冻土极寒,成为筑路大军中的一员。

时过境迁,父亲将交接棒递给了身为讲述者的“我”。作为第三代铁路人,“我”没有犹豫,继续踏上征程,成为一名青藏铁路的运营人员,遵从内心,享受另一种辽阔和自由。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格拉段正式开通运营,“我”搀扶着年事已高的奶奶来到青藏沿线。爷爷的梦想最终实现了,但他已无缘看见。此时的爷爷化作了旷野上游荡的微风,抚摸着奶奶爬满皱纹的脸颊。在他们的身后,一列火车疾驰而过。那一刻,奶奶仿佛回到了她和爷爷初见时的场景,重温两人的旷世情缘。

衣袂飘飘 谱写无悔芳华

如果不是亲自到青藏铁路一线采风,如果不是躬身和青藏铁路建设者们推心置腹地对话,王铎坦言,自己永远也写不出观众眼前这一版情挚意浓、引人入胜的《雪域天路》。

“当初我们写的第一稿,人物的情感太像当代人的情感了,比如男女主人公爱情的发展,我写得很生活化,但其实并没有还原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物真正的生存状态和他们所处的环境。”王铎说。

就以开头为例,在初稿里,王铎想象的是勘测技术人员跟着铁道兵进藏,人群欢欣鼓舞,场面热烈。然而真正去青藏高原采风时,王铎才知道,真实的场景并非如此。“其实进藏对技术人员来说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缺氧、身体不适、生存环境恶劣,和内地断绝联系。当他们到达拉萨时,队伍已经疲惫不堪了。”在进一步了解了当年青藏铁路人的生活状态后,王铎对剧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

采风使王铎了解了那段历史中鲜活生动的细节,尤其是自20世纪50年代起,大量勘测人员为青藏铁路建设所做出的贡献。而这些事情,他之前并不十分了解。和这个群体的交流,让王铎心生敬意。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风火山观测站,勘测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观测高原冻土的冻融循环。他们在外面盯着数据标尺,一盯盯一天。那时候,所有的数据都要靠勘测人员用手记。这项工作持续了40年,大量的勘测人员留下了1200万个写在纸张上的数据。采风时,王铎听到过一个故事,一个技术人员离家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由于那时信件的邮递很慢,他在3个月后才从家书中得知这个消息。

在创作《雪域天路》时,王铎加入了大量当时人物的真实情感。比如在呈现高原生活的艰苦时,创作者们没有停留在“苦”的层次上,而是挖掘人物更深层的情感,表现真实的人性。剧中表现一位女技术工作者在冻得受不了时,她的心理活动就是想家。在她的幻觉里,出现的是她母亲。“剧中的情感联系特别多元,他们在艰苦环境中也思乡,但告诉自己必须坚持下去。这是很复杂也很真实的情感。”王铎表示,“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是要有人文关怀的,而不是片面‘贴标签’。”

光影交织 铭刻至诚信仰

相对于话剧、歌舞剧等表现形式,舞剧的挑战性更大,因为舞蹈演员们只能通过无声的肢体动作向观众传递情感和内容。无论从现场感召力还是观众的反馈,王铎无疑交上了一张满意的答卷。

用王铎的话说,用舞剧的形式表现青藏铁路建设题材,难度很大。“40年,1200万个记在纸上的数据,生活环境没水没电,这些用语言说很容易,但用舞剧表现就很难。对于几十年前的生活,很多观众是没有经验的,他们只能在观看舞剧的过程中接收、想象和还原,这其中主创和观众之间的沟通是有障碍的。越是宏伟的蓝图、跨越时代的内容,舞剧越是难以表现出来。”

在舞剧《雪域天路》中,王铎“撬”开观众心扉的法宝,就是情感的表达。

“你感受不到当时的环境,但是情感是一样的。爱情、亲情、价值观,这些都是一样的。剧中,爷爷要求父亲必须像他一样做铁路建设工作,对此,父亲和奶奶都不理解,并由此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在爷爷牺牲后,父亲继承了他的遗志,参与了青藏铁路的修建。这种情感放到现在,也是可以被理解的。”王铎说,“我们用了大量的情感点和情感线索,解决了舞剧不容易被观众理解的问题。”

在这场100分钟的演出中,王铎将铁路人独特的精神魅力向观众做出了最直观的表达。

爷爷、爸爸、奶奶和“我”都为青藏铁路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雪域天路》想要表达的,不仅是展现三代青藏铁路人的青春选择,而是通过这一家三代铁路人的故事,向在生命禁区中创造出奇迹的老一辈铁路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正如导演王铎所说:“我希望舞剧能够展现出新时期的民族精神。这一切既是为了纪念,也是为了感召。青春不是懵懂的代名词,而是热血无悔,是在最孤绝的境地里的坚定信念,共同燃烧,彼此照亮。”

图为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雪域天路》演出现场,由任智提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