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文艺

人生倏忽南北间

2018-04-19 08:34:29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作为一名“铁三代”,我对工务却一直是陌生的,《鸿雁》给我补上了这一课。钢轨探伤、隧道换枕、更换钢轨、整理道床、雨中巡线、抗洪抢险,我看到了铁路工务人额头的汗、手心的茧、眼里的泪、心中的情,他们与大山为伴,与铁道相亲。

这本三十几万字的《鸿雁》在我的床头陪伴了我一个多月。细细读完,我有一种感动。作者魏世新一直笔耕不辍,但他能写出这么沉甸甸的一部铁路工务题材的小说,是我不曾想到的。这是迄今为止,我读到的最让我动感情,而且兼具厚度与深度的铁路工务题材小说之一。

给我寄书的时候,老魏郑重地说,看完想让我认真给写点文字。我很有压力,但我不能拒绝,一是因为交情,二还是因为交情。

这两个交情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一是因为与作者老魏的交情。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是嘉峪关工务段铁山支线的一名普通职工,我在客运段当广播员。当时我们都是二十多岁,而如今均已不惑。往事历历,就像阳光下亮闪闪的沙砾,躺在共同属于我们的大戈壁上。二是因为与书里这些故事的交情。老山,是我熟悉的。前年我在编辑单位的职工文集《我的军旅生涯》时,无数次为那片震颤的红土地哽咽流泪,动过真感情。长沙,是我熟悉的。麓山红枫、天心飞阁,橘洲佳景、江天暮雪,我知道无论我离开她多少年、离开她有多远,我都是她不会舍弃的女儿。书里的水晶山,是我熟悉的。高山峡谷、湍流怪石,山花峭壁、朔风线天,我曾多次拜访与感知。有了这样的交情,捧着这本书,就有了热乎的温度、有了自然的亲近。

从南到北,从北到南。主人公牛大力的人生轨迹倏忽南北。在彩云之南,枪林弹雨的精神洗礼、战友唐龙舍命相救的泣血之举,让他骨骼丰满;在湘楚名城,3个月知恩相报的点滴、与唐龙一家人胜似亲人的生动情谊,让他肌体丰盈;在陇原戈壁,轨枕道砟上洒下的殷殷汗水、奋力抢险身陨泥流的义举,让他人生丰厚。

从南到北,从北到南。普通人的真诚纯善倏忽南北。在彩云之南,每一名战士的壮怀往事都让人心灵震颤;在湘楚名城,唐妈妈如涓似流的博大母爱、天宇公司与怡莲的跌宕情缘,让人处处感动;在陇原戈壁,普通铁路人的执着坚守、水晶山工务人的无私奉献,让人心生敬重。

我专门要提到书中的怡莲——这个纯朴善良、多才多艺却命运多舛的湖南妹子。老魏说她身上有我的影子,于是我仔细地进行了对比。她的古筝弹得行云流水、她的羽毛球打得炉火纯青、她的知识掌握博识多通,在才艺上我差之千里。命运的坎坷我俩倒有几分像,我与她都饱受痛失家人的苦痛,又远离故乡,在异乡寻梦求生。无论遭受多少打击,无论遇到多少不平,都要心存善念,怀揣希冀,阔步前行,这是怡莲与我的人生态度,也是老魏创作这个人物的本意。其实我知道,怡莲身上倒是有老魏的妻子李平方的影子。我的这位嫂子贤良多才,弹得一手好古筝。《渔舟唱晚》《将军令》《战台风》等古筝名曲,包括古筝的弹奏技法,老魏也已经耳濡目染,基本上入了行,他写来才能如此自如。

作为一名“铁三代”,我对工务却一直是陌生的,《鸿雁》给我补上了这一课。钢轨探伤、隧道换枕、更换钢轨、整理道床、雨中巡线、抗洪抢险,我看到了铁路工务人额头的汗、手心的茧、眼里的泪、心中的情,他们与大山为伴,与铁道相亲。没有他们的付出与坚守,列车的畅通、经济的发展可能失去基石。原本,我对书里格外写实的场景描写是有一些看法的,觉得会影响作品本身的文学色彩,会让读者有一些生涩的感受,但在反复细读之后我改变了看法。作为一名从业二十多年的老工务人,他对这份工作有深入骨髓的爱。同时,这些写实场景更是一代代工务人“扎根深山不言苦,坚守平凡作贡献”的现实写照。越写实,越能真实地把读者置身当时的情境;越写实,越能把这些默默无闻的精彩瞬间展示;越写实,越能把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传递。

优秀小说的基础就是人物塑造,这的确非常有道理。读过这本书之后,我首先记住的是人,其次才是故事。牛大力、怡莲、范伟……几十个人物就如同生活在《鸿雁》这个大家庭里,让我随他们的沉浮而心境起伏,为之喜、为之悲、为之呼、为之敬、为之痛。我不能说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饱满的,但老魏塑造了一个饱满的人物群像。

水晶山、老虎山、狮子林、凤凰山,这一个个美得出奇的地名也是老魏的匠心独运。它们在生活中是有原型的,我在读到这些地名的时候也总要把它们与原型比对。不止于此,书中不但有大量接地气的对话,而且有不少顺口溜,比如“米汤盆里洗澡,尽办糊涂事”“银针对铜锣,一个赛一个”等等。这是老魏长期的学习积累,也是生活的馈赠。

出于发自内心的巨大认同感,我要把这一段话单独摘出来,希望能够再一次与读者回味这种宏大的交响。“根根枕木分明就是宽大的琴键,两股首尾相连永不相交、向前延伸的钢轨仿佛是两根琴弦,静默的道砟就是乐曲的休止符……这架巨琴,唯有火车敢于和它协奏,只有线路工有能力弹奏。”

沉甸甸的一部书,真切切的一份情。老魏进行文学创作的恒心与毅力是我学习的榜样。也许是因为我也读过一些书的缘故,我打击过他,说不太惊艳,他宽厚地一笑;我揶揄过他,说读起来仅仅不难受,他还是宽厚地一笑。他对我这个老朋友,永远敞开胸怀包容。相比大家名篇,书里的不足也显而易见,稚嫩也自是当然,但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来读这样瑕不掩瑜的一部书呢?

我曾问过老魏,书名何意。他说这与女主人公怡莲有关,她的结局是“雁南归”还是“雁栖北”,要留给读者悬念。另外,也有人过留声、雁过留名之意,我基本懂了。这是永远的纠结,寻梦他乡与留梦故乡是无数人的宿命,我是这样,怡莲也难以逃脱。这也是我为这篇文章取名为“人生倏忽南北间”的缘由。

鸿雁向西北,这是李白的一句诗。向西北,也是一种坚守。

图为《鸿雁》封面。

供职于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嘉峪关供电段)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