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文艺

李杨累黍之内刻乾坤

2017-07-20 19:44:15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核雕《十二生肖》、一串串形态各异的核雕《十八罗汉》……这些精美绝伦的核雕作品都出自一名铁路职工之手,他就是郑州工务机械段大修七车间线路工李杨。

7月5日,笔者来到了李杨工作的地方拜访他。在同事眼中,李杨不仅是岗位技能水平过硬、多次拿过技术比武奖项的“能人”,而且是一名可以把毫不起眼的橄榄核雕刻成精美工艺品的“奇人”。

追根溯源爱核雕

初见李杨时,他正在施工现场忙碌着。身材魁梧的他动作轻盈,一招一式都显得游刃有余。乍一看,你很难将这个人与核雕联系起来。

“这是什么材质?”李杨手腕上戴着的串珠,引起了笔者的好奇。那串手串的每一粒“珠子”都经过一番精雕细琢,让人眼前一亮。“这个嘛,是用橄榄核雕刻的十八罗汉。”李杨回答得轻描淡写,但从他的话语中依然能捕捉到一种热爱与兴奋。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李杨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洛阳人,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里自幼耳濡目染,对国画、雕刻等艺术有着广泛而浓厚的兴趣。“我对核雕的了解,始于中学课本中的《核舟记》。初读此文时我就完全沉浸在作者勾勒的场景里,仿佛隔着历史的封尘就能触摸到古代匠人精湛绝伦的技艺。”李杨说。

没想到眼前这位皮肤黝黑的汉子竟然能熟背古文,还能道出这番见解,笔者惊讶之余顿生几分敬佩。“因为常年在外施工,吃住都在宿营车上,闲暇时搞搞微雕也算是放松了。”李杨说着,拿出手机展示他相册里的作品。历史名人、生肖动物……无数个鲜活传神的形象在小不足寸的橄榄核上尽显神韵。

“核雕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到了明代,曾风靡朝野,不仅皇帝喜欢,连民间也极风行,并成为文人雅士显示身份地位的物件。特别是在清代,几乎达到‘是文人必手持折扇,有折扇必有核雕坠’的地步。”李杨如是说,“我的目的很单纯,只想在浮躁的生活中汲取一份恬静,换作现在的一句流行语就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潜心艺术练苦功

一盏台灯、一盒刻刀、一个放大镜、一枚橄榄核,朴素至极的工作台上,李杨通过刻、拨、挑、钻、削等多种技法让橄榄核在指间灵巧游走,几盏茶的工夫,一个基础的人脸轮廓就被勾勒了出来……橄榄核又小又硬,对手臂、手腕、手指的力气和灵敏性有很高要求,长时间的艺术创作,让李杨双手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李杨告诉笔者,从小他就喜欢刻刻画画。由于工作流动性大、集中性强、业余时间多,他因此可以潜心修炼核雕技艺。李杨坦言,在核雕圈子里他入门较晚,又没有师父指导,好在自己有绘画和篆刻基础!他定期向雕刻大师、前辈学习,与同行交流切磋,并欣赏各位老师和同行的作品,逐一指出作品的优劣点,寻找自己作品的不足和差距。

李杨一谈起核雕就滔滔不绝,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和表达不完的激情,从话语之中笔者可以感受到他对核雕的热爱。

“雕刻橄榄核并不简单,必须要对所雕作品的文化内涵有深刻了解。”为提升雕刻水平,李杨专门购买了中国古文化书籍,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工艺品流派进行了系统的学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笔者注意到,经李杨手雕刻出来的罗汉像,表情逼真细腻,个个形态不同,连发线、皱纹等细微之处,都线条流畅、动静结合,有独特韵味。

为了追求艺术灵感上的突破,李杨经常利用集中修施工间隙、公休时间,奔赴核雕发源地浙江舟山观摩取经。他说:“每次一待就是一个多星期,几乎是逢核雕店必进,逢大师就请教,主要是感受苏派雕刻的艺术神韵。”

李杨告诉我们,三年前他还专门花重金量身定做了一套纯手工打造的核雕刀具,因为在创作过程中,一套得心应手的工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充分发挥匠人技巧,使行刀运凿流畅洒脱,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修身养性乐其中

谈起核雕,李杨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核雕是一门减法艺术,要经历选料、构图、打型、细雕、磨磋等十余道工序,工艺繁琐,做工考究。”李阳告诉笔者,由于集中修期间施工繁忙,雕刻起来不能全身心投入,只有赶上休假才能在家闭关钻研。

“核雕使用较多的是乌榄核,因为本地没有好的货源,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外地‘淘宝’。”李杨说。

李杨还介绍,挑选适合的原材料对核雕来说尤为重要,在保证外观完好、形象圆润的基础上,还要根据自己的创作方向挑选尺寸不同的橄榄核。李杨多次告诉笔者,“原材料必须亲手挑癣亲自把玩”,每一件作品的原材料都要经过自己挑眩

笔者了解到,李杨的每一件作品从选材构图到雕刻成型,至少需要半个月以上的时间。笔者简单统计了一下,十几年来经李杨之手也雕刻出数百件作品,如果按市场价计算,李杨应该挣了不少钱。但李杨直言这些作品他一件都没有卖,全部送给了亲朋好友。他说:“核雕是一种艺术体验,如果拿去卖钱就变了味。”

事业的峰峦上,有汗水在飞淌;艺术的天堂里,有乐趣在滋养。几番深谈,我们被李杨潜在的艺术魅力所折服。对于他而言,核雕已然成为一种享受。古人云:“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军人出身的李杨经常把自己岗位成长比做核雕过程,坚持干一行就爱一行,凭借着过硬的业务技能,他多次在段技能比武上崭露头角。

如今,李杨不断尝试用核雕手法来表现铁路工作。在他的案头,能看到许多手绘的铁路元素图案、一件件铁路元素的半成品。李杨告诉笔者:“接下来,我计划雕刻一组内容为大型养路机械设备的作品,准备在年底段职工艺术节上展出,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核雕这门久经传承的古老技艺。”

本文图片由梁展提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