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文艺

当火车与悬疑相遇

2017-05-18 18:51:50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1951年,一批才华横溢的电影人等不及要在好莱坞的摄影棚里大展身手。作为当时创作力最旺盛、最具标杆意义与话题性的大导演希区柯克自然是最不可缺席的一位。那一年,他创作了悬疑电影史经典之作《火车上的陌生人》,并且使用了他惯用的经典道具——火车。

电影的矛盾爆发点聚焦在两个偶然在火车上相遇的男人,羁绊在一段本来“漫不经心”的对谈中。青年网球运动员海因斯正在与参议员的女儿热恋,却苦于与自己行事轻佻的老婆米里亚姆离婚不成,同在一个火车包厢的富家子弟布鲁诺将他的苦恼瞧在眼里。具有极度暴力倾向的布鲁诺竟异想天开地提议以“交叉谋杀”的方式各自除掉他们想杀死的人,即他来杀死海因斯的妻子米里亚姆,作为交换,海因斯则必须杀死他的父亲。海因斯当然对这样离谱的提议不置可否,但他不慎遗落在包厢内的打火机却被布鲁诺拾到,这一道具对于后续故事发展有着强大的助推作用。

不计后果的布鲁诺独自跟踪米里亚姆来到游乐场,在一处僻静场所伺机杀害了她,随后夜晚潜伏在海因斯家门口并告知了他结果。惊恐的海因斯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布鲁诺要他替自己谋杀亲父的要求,不料竟被布鲁诺如影随形地跟踪。

最后,疯狂的布鲁诺乘坐火车赶往谋杀案发生的地点,准备以他手上的打火机栽赃海因斯。然而,海因斯逃脱警方重重监视,也乘坐晚一班的火车赶往那里。在游乐场旋转木马上进行了一番激烈打斗后,布鲁诺被损毁的木马压死,真相最终大白。

电影设置了一个极其有趣的母题,即任何一个与你擦肩而过的人都有可能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波澜。虽然大部分人的生活轨迹都犹如永不相交的钢轨,但我们无法确保意外不会光临。对此,我们只有心存善念,秉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才能远离罪恶的温床。

希区柯克在本片里舍弃了他惯用的模糊目标的“麦高芬”手法,有些对准海因斯的镜头,以倾斜角度的镜头语言表达和打在海因斯身上的条形阴影来描绘他所处的被动。同样,斑驳的光影以及服饰、语调等细节的运用,也极大地丰富了布鲁诺邪恶的性格,这种德国表现主义拍摄手法的运用使本片大放异彩。

火车作为现代标志性的交通工具,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在缩小空间的基础上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和交往方式。如果没有火车上的偶遇,当然就不会有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如果没有火车的存在,海因斯当然也无法阻止布鲁诺的作恶。正因为有了火车这一情景设置,才让这部电影更加精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