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文艺

端午粽子香满堂

2019-06-06 08:09:18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鲜肉、腊肉、豆沙等,可根据个人喜好放入不同的馅料

有一首民谣这样唱道:“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首民谣总让我想起40年前在故乡腾冲过端午节时的情景。端午节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乡风民俗,每当快过端午节的时候,村子上空总是飘荡着粽子和艾草的清香,充满了亲人相聚时的温情。

古代文学家吴均的《续齐谐记》里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我的故乡没有赛龙舟这种习俗,只在端午节前一天,人们会一大早背着背箩到山里采摘粽叶,准备包粽子。

初夏,满山满坡的狗尾巴草蜷曲着细细的叶子,等待夏雨的滋润。它低垂着被炎炎烈日炙烤的生命,期盼有那么一场雨,便足可以挺起细细的腰身,绽开灿烂的穗。

妈妈带着我们兄妹几个要走很久,才能在大山深处采到合适的粽叶。听妈妈说,采摘粽叶是很有讲究的,一般选择叶片宽大、纤维坚韧、清香无毒的叶子,既能包裹足够多的糯米、不易破损,又能增加粽子的鲜香味道。箬竹叶是最常见的一种粽子叶,叶片宽大,叶脉平行有韧性,极适合包粽子。芦苇叶,叶片要比箬竹叶窄一些,一片叶子不够宽,就用两片叶子错叠在一起包裹。

从大山里采来粽叶,我们兄妹几个便在妈妈的指导下忙活起来。

首先是处理茅草。我们要先将茅草洗净、晒干,晒干后的茅草极易点燃。茅草烧成灰后变得极轻,稍不小心碰到火盆锅,茅草灰就胡乱地朝人的脸上、身上扑。只见妈妈轻手轻脚地把茅草灰一点点盛入装有糯米的盆中,糯米已经提前洗净,滤去了水分,然后把茅草灰和糯米搅拌均匀即可。

茅草本身就有一股香味,这种用茅草灰作为馅料包成的粽子叫灰粽。包粽子的时候,再在粽子里放上猪肉,这样做出的粽子,吃起来香糯可口、细腻绵滑。

大妹、二妹从灶房里把准备好的材料端到院子里的木桌上(鲜肉、腊肉、豆沙等,可根据个人喜好放入不同的馅料),开始准备包粽子了。

只见妈妈把两片粽叶叠放在一起,卷成锥形,用调羹把掺和着茅草灰的糯米舀进锥形的粽叶里,再用筷子筑紧,夹一块肉后再放一些糯米,右手的前三指捏着粽叶顺势折叠做角,左手配合紧固,再从拴好的粽子绳里抽出一根,双手配合打扣扎紧,一个四角模样的锥形粽子就包好了。

从妈妈熟稔的手法中,我们兄妹几个“简单”地认为包粽子很容易学,于是嚷嚷着也要动手包一包。学了半天,包出的粽子要么漏米,要么干脆绳子都绑不上。“看来指望你们几个是吃不上粽子了。”妈妈边说边笑。我们只好央求妈妈放慢动作,教我们包粽子的技巧。

灶房里柴火烧得旺旺的,灶台上大铁锅里的水也烧开了,水面上的热气打着旋儿,还发出了咕咚咕咚的响声。妹妹们把包好的粽子端进灶房,迅速把粽子和洗净的鸭蛋、大蒜一同放入铁锅中煮。

我们腾冲人说鸭蛋有压锅的寓意,这样煮出来的粽子不仅味道好,而且不容易散开。大蒜有消炎杀菌的作用,肠胃弱、吃糯米不易消化的人,吃粽子后再吃上几颗大蒜,还能防止拉肚子。

煮好粽子之后,我们一家人就到院子里喝茶、乘凉,闻着从灶房里飘来的阵阵粽香,顿时觉得长时间的耐心等待是值得的。

此时太阳渐渐地西斜了,我们在屋外看着金黄色的夕阳洒在田野上,望着鹭鸶归去,风轻抚着脸庞,凝望着那远山的余晖,多么舒心。

一打开锅盖,一缕青烟从大铁锅里冒出,粽子的清香缓缓地从锅中溢了出来,嗅着这一丝丝、一缕缕粽香,我和几个妹妹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锅里热浪翻滚,妹妹就用一双大筷子娴熟地把一串串粽子夹起来放入白瓷盘中,再用漏勺把鸭蛋、大蒜一一捞出盛入盘中。

等不及放凉,我们几个便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才剥开墨绿色的粽叶,粽子的香味便向四周弥漫开来。我们几个孩子总是禁不住这诱惑,用力地咬下,糯米的香味伴着粽叶特有的风味融为一体,在唇齿之间流连。

人间最美五月天,春风南岸留晖远。或许是因为草长莺飞,或许是因为艾叶飘荡着清香,也或许是粽子的香气和美味,又或许是因为诗人的气节流传千古,小时候和母亲还有妹妹们包粽子、吃粽子的情景总是萦绕在我脑海中,粽子的清香总会如期飘荡在端午节那一天。

吃不完的粽子,道不完的亲情,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家庭难以割舍的温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