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文艺

《寻找叶丽雅》的情感底色

2018-11-01 08:18:27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鹭江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寻找叶丽雅》是《北京文学》月刊社社长、作家杨晓升继去年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日出日落》《身不由己》之后,最新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

这本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作者杨晓升的《寻找叶丽雅》《丢人》《赌村》等10篇代表作品。小说选材跨越了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近30年时间。作者以真挚的描写表达了自己与社会大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创作理念,字里行间展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不断跃进的语言架构范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给读者带来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

杨晓升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将报告文学的写作经验引入小说叙事之中,体现出一种成熟的叙事能力和写实意识,营造出巨大的吸引力和强烈的感染力。我将他这种风格的小说命名为“报告小说”,《寻找叶丽雅》便是一篇标准的“报告小说”。

对“报告小说”而言,现实感和事实感高于一切,事实先于虚构,经验先于想象,是它的重要原则。它本能地排斥那种带有极强主观意识、虚假而不诚实的写作。

事实上,这种“报告小说”式的写作早已有之。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格罗斯曼的《一切都在流动》、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等都属于“报告小说”。杨晓升的《身不由己》《介入》和《病房》等作品也都可归入“报告小说”的范畴。

杨晓升用“报告性”强化小说的“似真性”,用“小说性”来强化叙事的表现力和吸引力。他的小说结构严整,叙事利落,语言干净,显示出一种诚实的态度和朴实的风格。

《寻找叶丽雅》就题材和故事来看并不具备传奇性,甚至可以说它讲述的内容就是司空见惯的旧题材和老故事。小说中发生的那些“没名堂”的小事,在现实中可谓比比皆是。然而,杨晓升通过“报告小说”式的写作,将“没名堂”的事情写出了名堂,而且紧紧吸引着读者,使人读来欲罢不能。

《寻找叶丽雅》第一人称的叙事强化了小说的抒情性和见证的意味。爱是这篇小说的情感底色,反讽则是它的重要表现方式。杨晓升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进行反讽,以对照强化反讽,展现了人物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境遇。小说映射出了作者的现实主义热情和正义感,我想,这种朴实而勇敢的写作是当下文学创作领域值得鼓励的精神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