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文艺

时代之芳 积淀成华

2018-06-01 10:20:44来源:用户投稿作者:中铁十五局集团轨道交通运营公司神朔铁路运输处 曹峰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艰苦奋斗、志在四方;他们是中国曾经的一个特殊兵种;他们曾有一支嘹亮的军歌;他们曾用血肉铺就了一条条“打不烂,炸不跨的钢铁运输线”;他们“汗水融化千层盐,风枪打通万重山”;他们在战争年代凭借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并创造了人间奇迹;他们在和平年代团结协作、匠心独运,使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使中国高铁风驰电掣、穿越繁华都市,纵横田野阡陌;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兵魂、继续前行;他们一代又一代,传承着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用自己的精神影响着千千万万后辈;他们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股巨大力量,他们是我们在各行各业中学习的榜样。

电影《芳华》是对他们那个时代、那群人的特写,《国家记忆》大型纪录片讲述了他们曾经的浴血奋战的场景,重现了那段芳华。习总书记称他们是一支对祖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队伍,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他们将山区变为通途大道,他们在洪水、冰山雪地的恶劣条件下,不畏艰辛,架起了一座座桥梁,建设了一条条铁路线,创造了一个个不可能之举,他们遍布在祖国的大疆南北,工作在不同的战线上,身上却肩负着相同的艰巨任务,承载着同一个梦想,有一个共同的响亮名字——“铁道兵”!

作为一名生活在和平年代的 80 后,我不曾亲身体会过铁道兵的那些不易,不曾亲眼见到铁道兵的每个壮举,不曾在那种风餐露宿、物质匮乏、环境恶劣的条件下生活过,我可能无法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些着实令人感动的每一瞬间。但作为一名光荣的铁道兵的儿子,在父亲无数次的回忆中,自己仿佛也去到了那些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我的父亲1981年应征入伍到新疆和静县8394部队四连,服役三年后,响应国家号召,随大部队“兵改工”进入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先后参与成建过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奎屯,独山子铁路专线、南疆铁路等,在工作中的这三十多年里,迎风沙、战严寒、斗酷署,日日夜夜奋斗在工作的一线上。1998年的暑假,我随母亲去南疆铁路二期阿克苏-喀什的工程工地看望父亲,初到阿克苏,一下火车扑面而来的就是是豆大的沙子,打在脸上生疼生疼,气也喘不过来,工程沿线交通不便,人烟稀少,方圆十几里无人烟,七月的南疆天气变幻莫测,到那里的头天晚上就遇到台风,所住的帐篷瞬间被大风掀翻,一行人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大沙漠里手拉着手,走了不知有多少路,在我感觉自己都快坚持不住的时候,终于找到一个涵洞躲了进去,当时父亲把我抱在怀里,本身感冒的他却怕我冻着,将外套脱下披在了我肩上,不爱言辞的父亲只是说了一句“跟着我,让你们受苦了”。

那一年除了我国南方以及东北三省外,新疆多地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袭击,记得有一晚凌晨,一声声急促的哨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广播里也一直仓促着再重复着一句话,“来洪水了,大家找有利地形迅速转移、迅速转移”,睡的迷糊迷糊的我,被父亲背着抱上了停在基地股道内的火车平板上,一眨眼父亲就又消失在了茫茫的黑夜里,刺骨的寒风吹来,意识也逐渐清晰起来,一低头看到洪水已经(淹)没过了火车车轱辘,顿时有些后怕,站在旁边的母亲拉着我的手显的也有些不知所措,借着基地内微弱的灯光,远远望去洪水沿着铁路桥涵洞朝基地这边汹涌而来,不断地有人群在向我们这边集结,四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这里应该是最高点了吧!但直等到天亮,也没有等到父亲的身影,此时水位已经逼近了平板车,不知火车的重量能否承受住窜流的洪水,会不会推动着火车车皮把我们带向别处,放眼望去已经看不到股道的踪迹,是否被冲垮也无从得知,就这样怀着忐忑的心情,在平板车上呆了两天,等水势逐渐推去,才回到住所,一边清理房间、排除积水,一边等父亲的消息。第三天,父亲终于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了,一进门,母亲就埋怨的说“你把我们扔下不管,就不怕我们被洪水冲跑吗?”父亲只是摸摸后脑勺,憨厚一笑。

事后,我们从父亲的同事口中才得知 ,那天父亲把我们安顿在平板车上以后,就马不停蹄的去检查沿线铁路安全去了,淌着没过腰间的急流,徒步沿着线路巡视路况,发现有好几处地势较低、土质松软的路段铁路荡然无存,特别有一处桥墩严重倾斜,桥上线路严重扭曲,与车辆通讯中断,前方运送轨排的车辆还没有折返,如果途径此地,后果不堪设想,父亲迈着承重的步伐向来车方向疾奔并不停显示停车信号,终于将列车拦停在距离桥头60余米处,防止了一起重大事故。

多年以后,当我想起涵洞中、平板车上的这一幕幕,想起那一张被风尘袭扰的脸,那时候父辈们坚韧的意志就在我心中埋下了种子,我毅然决然的追随着父亲走过的足迹,到了喀什地区,来到了南疆铁路延长线工程,光荣的成为了一名铁路测量员。当刚毕业的大学生面对着这漫无边际的大沙漠迷茫不知所措、发着牢骚时时,我已经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来了,我知道这是因为我有一个老铁道兵的父亲,他是一位平凡而普通的线路工, 他的一生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但也是快乐的,充实的。他的一生平淡如白开水,无波无澜,但他却用他的一生来诠释着一个老铁道兵人的责任与担当。

时代之芳,积淀成华!两代铁建人见证了中国铁路70年从无到有、从引进到创新的巨大变化。现如今的我,已成为轨道运营公司一名机车检修工,在我国的大西北煤矿运输专线上保障着机车平稳健康的运行。铁建人的脚步早已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他踏出国门,走向世界,担当起中国经济建设的“火车头”,在这铁路快速发展的三十年里,有多少跟我一样的孩子,美好的童年都是在没有父亲的陪伴下长大,有多少跟我父亲一样的长辈们,为了一条条铁路运输大动脉,舍小家顾大家。父辈们为了中国铁路的建设与发展,青丝熬成了白发,皱纹爬上了眼角,曾经意气风发,正当壮年,如今也成为了白发苍苍,但是唯一不变的“还是当年的那个铁道兵”!

中铁十五局集团轨道交通运营公司神朔铁路运输处 曹峰)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