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文艺

赋闲拾笔(十八)

2017-05-30 19:44:29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周安才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带着初夏的热情如期来临。连日来,同学、战友、同事、亲朋好友的节日祝福和经典段子以及视频,通过微信、短信、QQ“刷爆”朋友圈。

其实,端午节与清明节一样都是祭奠日。五月五日这天,伍子胥投了钱塘江,曹娥救父投了曹娥江,屈原投了汨罗河。

微信上有一则段子真可谓经典:“老师问:‘同学们,大家最喜欢的古代诗人是谁?’一同学曰:‘屈原。’老师问为什么,他说:因为屈原最有良心,别的诗人一死就留下一大堆诗给我们背,屈原一死,给我们留下好吃的棕子和三天端午假!全班静默三秒后,响起了经久不绝的掌声……”。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据《新华网》披露:“粽子与正月的元宵、中秋的月饼一起,被称为中国的三大节令食品。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不但盛行不废,且已流传到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粽子,端午餐桌上永远的主角,也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美味之一。“叶青米白,清清白白;有棱有角,刚正不阿;或甜或咸,各有所爱,尊重别人的选择;糯米多如平淡无奇之日,红枣少似大放异彩之时,若无糯米只吃枣,幸福也无从说起。端午节,话粽子,忆儿时,念亲情;吃粽子,解乡愁,享团圆;包粽子,传情谊,守传统。”这就是藏在粽子里的真情实感。

由于粽子里包含了很多真情、真谛,也才有了每年端午节里最为广泛、最为常用、最为流行、最为朴实的祝福语:“万水千山‘粽’是情。”

由此,老周想到了儿时过端午节的情形。

老周的老家座落在川北小乡村,儿时的小乡村很偏僻,家里生活很贫穷,经济很落后、交通很不便。过端午节的时候正直农村插秧、收麦、栽种、养蚕等农忙季节。但生活无论怎么艰苦,农活无论怎么繁忙,盼望已久的端午节还是要过的。

农村过端午节没有城里人有那么多的说道,也从不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更不知道吃粽子“话粽子,忆儿时,念亲情;吃粽子,解乡愁,享团圆;包粽子,传情谊,守传统”的这么多寓意。

儿时的端午节家家户户包包子,包子的馅是豆角和腊肉叮农村的包子可不是随便包、随便蒸、随便能吃到的。只有端午节这天才能吃上,所以儿时有三个节是最盼望的,一是端午节,二是中秋节,三是春节(过年),因为这三个节能改善生活呀。尽管这样,还是有好多家庭因为贫穷,端午节没有包包子的。

记得有一个女同学家里过端午节就没有包包子。上学的时候老周背着家里大人悄悄地用作业本纸给那位女同学包了一个包子。怕大人发现就偷偷装在裤兜里,没想到包子的油流了出来,浸湿了作业本纸,然后慢慢地流到了裤腿上,整个右边裤腿全是油,还伴有一股浓浓的腊肉香味,搞得他见到同学和老师都非常尴尬。最后也记不清那位女同学当时吃没吃老周偷送的包子。总之当时的情景已过去几十年了,现在回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过端午节时,家家户户的门上也要插艾蒿。新结的媳妇要穿着新衣,和男人成双成对地走亲戚,农村叫新人拜节。拜节时,要给所到的亲戚家送一口袋包子,大约在30个到40个之间。每走一家亲戚,亲戚还得给新人打发(赠送)礼品。(那个时候没有红包之说)礼品一般都是两顶草帽,两把扇子。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也有赠送两把雨伞的,再好一点的家庭有赠送布料的。

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喝雄黄酒。就是把雄黄磨成粉末,放在碗里倒上酒,一家人你一口我一口转着圈儿喝,喝完酒后把碗底留存的雄黄涂在小孩的额头、耳朵、鼻夹和脸蛋上,小孩子们的脸跟舞台唱戏的花脸一样,显得特别喜庆。由于年纪小,根本不懂得端午节为什么要喝雄黄酒,为什么要把喝过的雄黄酒的雄黄涂在脸上?雄黄有没有毒?能不能喝?能不能涂?一概不知道。

长大了,参军了,懂事了,通过查找资料才弄清老家农村为什么过端午节时要喝雄黄酒的原油。

据说,“在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古人以为晨属龙,晨时正是群龙形雨之时,故在端午节早晨设雄黄酒以饮宴祈雨,希望有个风调雨顺。有的地方在端午清晨,人们还喜欢把雄黄酒或雄黄水酒洒在屋子外,涂在耳鼻额头上和面颊上,以避出毒虫、蚊蝇叮咬,驱散瘟疫毒气等等……”。

这就是令老周回味的儿时端午节。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