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文艺

丝丝琴语恩重如山

2015-11-26 07:43:14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杜尾顽

图为杜尾顽在表演古琴。

2012年深秋,我策划并主持了一场纪念恩师李禹贤先生的古琴音乐会,主旨在于颂扬先生对古琴事业作出的特殊贡献,以及他对蒲城派古琴艺术挖掘的不辞辛劳。音乐会即将结束时,我对观众说:“今天的音乐会即将结束,但对于古琴事业的发展而言,这仅仅是个开始。今天是抛砖引玉,虽然我们水平有限,但传承古琴文化的前景是无限的……”

1989年一次去杭州,我在造访画界友人何加林时,他拿出一件乐器。我为之一愣,脑海里想到了《红楼梦》里黛玉弹奏的那件乐器,我忙请教他这叫什么乐器,他说叫“古琴”。他正在学《平沙落雁》这支曲子,便弹奏起来,顿时万里云层,天际飞鸣,若隐若现的悠扬曲调一下子把我带到了梦中。

回福州后我四处寻访教古琴的老师,终于在友人的帮助下,造访了中国著名古琴大家李禹贤先生。记得那是暮秋的傍晚,我跟妻子敲开了李禹贤先生的大门。

李禹贤先生少年便师出名门,取法众家,后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古琴专业。经学院派系统训练,他拜过诸多民国古琴各派大师,李禹贤先生实为传承有序的一代古琴大家,中年后更是别具琴风,独树一帜,在国内外琴界享有盛名,影响极大。李禹贤老师是一位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的艺术家,并且性格爽朗,慈祥和善。

一晃20多年过去了,我至今还记得初访李老师家的情景。李老师家房子不大,书房中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门后挂着几张琴,进门左边一排书柜里都是音乐、哲学、文史、辞书等典籍,满满当当。书柜旁一张琴桌,上面摆放着一张看似很旧的古琴,李老师说这是一张清代古琴。琴桌旁的花几上摆一盆榕树盆景,在曲铁老藤盘根错节的古枝上新芽绿郁葱葱。李老师说家里还有好些盆景都是他自己栽种的,真是“一盆一景一世界,半农半艺半神仙”。

我在李老师面前诚惶诚恐地自报家门,并说明来意。我心里明白李老师是著名大家,据说他收学生极为严格,因此我有些不安,没想到李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学琴请求。我非常激动,赶紧拜谢老师。

那夜,我清楚地记得,月光如水,洒在我们之间,闪耀在先生的琴弦上。一盏茶罢,老师说:“那就听听琴吧。”随即置案焚香,老师的一曲《鸥鹭忘机》让我如痴如醉。而后老师又从墙上摘下一张锦囊套着的琴,这是一张传世名琴“一天秋”,李老师用它抚了一曲《流水》,令我魂飞天外。真乃俞伯牙抚琴,钟子期善听,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此时此刻,魂牵梦绕,这不大的空间里余音袅袅,绕梁不绝,回味无穷。这一夜是如此雅致,又是如此温暖……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添了琴置了案,从此开始了每周两节课的学习历程。古人又曰:“人过三十不学艺”,而今本人已是而立之年,实在心存忐忑,惟恐自己“刻鹄不成尚类鹜”,让人贻笑大方!但在老师的悉心指点下,我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得到古琴界认可。

今天回忆起在随老师学习生活那段日子中,老师跟师母对我们夫妻视同儿女,学习上严格要求,生活中如同一家,常在一起下厨烹饪,共进佳肴,一起郊游,每年除夕晚上都一同守岁,真是“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人到中年烦事缠身,这时我也是上有老下有小,拖家带口,很难有空余时间抚琴,也不常去拜访老师。2011年6月的一天,老师来电话,说他正在医院检查身体。我们夫妻马上赶到医院,见到老师,大家都很愉快,我们赶忙问明情况,老师说没什么大问题,是医师朋友关心,请他来检查看看,防患于未然。

没想到数月后的一天,传来李禹贤老师病危的消息。我跟妻子立刻赶到医院,看见老师躺在病榻上。我跟老师打了招呼,他用微弱的声音示意我在一旁坐下,我感到情况不妙,后得知老师是肺癌晚期。华罗庚先生说过:“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就不悲哀了。先生走了。我想:人间少了一位好老师,而嫦娥月宫里却又多了一位大琴师。老师曾经手把手的古琴传授与谆谆教诲历历在目,遂作诗一首纪念恩师:

月宫古琴传天音,恩师启灵非偶然。

残月晓风空夜夜,垂杨芳草自年年。

报恩学子寻梦地,未丧斯文必有天。

月色青光照新曲,更添一愁丝悠悠。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